● 摘要
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生存之需要,是教师终身教育和实现专业发展的需要。为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掌握教育技术。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经验层次上,对培训本身的研究也较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力求对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全员可持续性培训工作进展,推动教师水平整体发展和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率提高,并促进师资培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从技术的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科学的特点三个角度,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较低、结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1.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解不够全面,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较缺乏。2.教育技术操作能力较低,评价与反思能力差,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较低。3.应用意识不高、应用目的不明确,功利思想严重。4.教育技术应用中审美与表现美的意识较差、能力不足。5.部分教师存在技术恐惧心理。6.学习的自觉性与持久性差、合作意识不足。7.缺乏安全、健康使用意识。8.信息道德、法律规范意识淡薄。其原因为:1.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颁布滞后,造成培训目标狭小。2.培训后缺乏工作实践,技术无法继续巩固和提高。3.盲目追赶技术,倾情专业软件之风盛行。4.培训内容中专业基础知识偏、难,教师对计算机学习易产生畏惧心理。5.培训和职称评定密切相关,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不紧,没有体现出培训的内在价值和意义。6.培训师资队伍能力结构不全面,无法扮演特定角色和承担多方面的培训。7.教师群体没有形成学习型组织。8.培训内容重操作轻规范,忽视教师信息文化意识培养。 培训方式存在问题:1.教学方式不适合成人学习。2.培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3.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缺乏实效性。4.缺乏需求分析,培训缺少针对性。5.培训组织不科学,给学员带来诸多不便。6.培训费用高昂。7.骨干教师起不到传递作用。8.学校校本培训未真正开展。其成因为:1.培训市场尚未成熟,少数培训机构处于垄断地位。2.培训评估制度不完善,培训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和科学的成本核算,培训重效率轻效果。3.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缺少有效监管。4.学校和培训机构没有科学统一的培训规划。5.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训,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6.缺少可操作性的骨干教师使用制度。7.学校重物轻人,重硬件建设轻师资培训。8.学校对校本培训认识不到位,对信息技术人员工作特点认识不足。 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教育配套改革,完善培训政策、法规。建立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推动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工作;改革培训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化;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提高培训效果;制定骨干教师使用制度。 2.以正确的技术观引导教学改革,创设有效使用技术的氛围。引导教师树立信息文化观念、用技术学习的观念、优化教学的观念和满意教学的观念。 3.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训组织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精心选择培训组织方式和培训师。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遵循适合成人学习的培训原则,促进成人有效学习。 4.构建以校为本的混合培训机制。以校为本的混合培训机制具有培训规划战略性、整体性,培训方式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实施以校为本的混合培训要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学校要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提供经费。学校还应建立校际培训联盟,促进教师合作交流。学校同时还要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