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源泉在于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我国的现行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重记忆而轻探究,重规范而轻创意;特别是重点中学追求高分升学率的"英才教育",过分强调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却严重抑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发散能力。问题十分严峻,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况,那么我国的教育就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会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在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中,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对新课程改革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本文以创新学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以教育部《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改要求和教学实际,针对现行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探索出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①引导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优良习惯;②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发现和质疑能力;③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大胆猜想探索的精神;④开展开放设计性实验,培养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⑤开展各种黑箱实验,培养正向与逆向思维能力;⑥开展学科综合性实验,培养联想与转化思维能力;⑦采用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活力;⑧改编学生实验报告,提供自由的创新天地。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综述 针对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当前时代发展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简述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概念界定 以国内外创新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对创新思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采用许多鲜活的实例总结了创新思维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部分 学生个体特征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从学生的主观因素出发,借鉴创新学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兴趣与爱好、情感与意志、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作用,提出发散思维和转化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第四部分 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 结合初中物理实验的特点,以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认识论和脑科学为依据,探讨了实验对创新思维的启迪作用,阐明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第五部分 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创新方法论、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观等理论思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①引导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优良习惯;②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发现和质疑能力;③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大胆猜想探索的精神;④开展开放设计性实验,培养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⑤开展各种黑箱实验,培养正向与逆向思维能力;⑥开展学科综合性实验,培养联想与转化思维能力;⑦采用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活力;⑧改编学生实验报告,提供自由的创新天地。 第六部分 教改实践与思考 用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了5个月的教改实践,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改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实践。 由于时间较短,本文的研究还很初步,今后还应从多方面、多视角地进一步探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