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排律文献学研究

关键词:排律,文献,明代,唐代

  摘要

  《排律文献学研究》选题是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 究方法”的理论支点启示下形成的。为解决“排律”诗体产生于唐代,但“排律” 名称却形成于元代,随后排律创作在明代繁盛这一奇特现象,遵循着导师霍松林 先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讨源而沿波,纵横联系,进行本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 力争弥补排律文献研究之空缺。   导言(绪论)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取向、研究范围。还有历代对 排律的评价,以确定从唐代到明代排律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与特殊现象。并征引 有关排律起源与变化的论点,检讨、简述历代研究排律之概况,从而确立排律研 究之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探究明代诗人的“唐诗诗体”观念。唐代有很多诗人论述本朝诗,亦 有很多选家论唐诗,但没有专论唐代诗体的,更无论专论“排律”诗体了。明代 是我国传统五七言创作与研究最为成熟与相对系统的时期,明代对唐代诗体的接 受与传播,是这一结果的主要前因。在这一章里,就明代诗人的“体”,“集唐”, “用唐”,“和唐”,“仿唐”、“效唐”,“拟唐”等创作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文献排 毕,以展示明代诗人成熟的唐诗观与诗体观,进而分析排律概念的产生确立与排 律创作演进的轨迹。   第二章从文学活动的形式上分析明代诗社活动与排律创作繁盛的关系。明代 诗人结社蔚然成风,数量和规模前所未有,而明代人的分体意识,以及排律的大 量创作与此不无关系。本章重点以“分韵”、“限韵”、“用韵”、“次韵”、和韵”“强 韵”“口占”等近体律诗尤其是排律创作活动的表现方式为基础,评议、说明排律 创作与文学社团的活动密切相关。本章是以相关排律文献为基础。   第三章对明代排律使用平水韵韵字进行汇考。明代排律创作使用平水韵韵字, 已成为普遍现象。对诗歌格律声韵的研究已从理论阶段完全转为实践阶段。排律 “上平”“下平”字韵的使用更是到了纯熟的境地。由元到明,特别是明代,诗人 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 出来,是诗韵史上的辉煌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 诗,对屠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第四章对唐代“排律”诗体名称的隔代及域外之确立进行缉考。排律体诗诞 等于唐代,而“排律”这一名称则产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 诗人普遍接受。明代诗人将“排律”概念首先用于唐代诗体,对“排律”研究起 了沿波讨源的作用。本章通过有关从元代到明代诗文使用“排律”“长律”概念名 称使用情况进行考辨。并通过搜集由元至明,诗人在诗文标题上、正文中以及评 论性的文章里使用“排律”“长律”等概念的情况,描画出“排律”概念逐步清晰 明确的历史进程。本章还涉及“律”、“长律”、“短律”等概念的界定,以及与“排 律”概念的关联。这里主要以排律文献来证明。   第五章以百韵排律研究为剖析撰写对象,探讨五七言百韵排律的发展演变。 百韵排律创作是“排律”诗体创作的极至,百韵五言长律的发展跨绝时流,备极 大观,有关排律诗体观念、格式、韵律甚至风格,在百韵排律有集中的体现。是 挖掘排律诗体内涵的最好解剖对象。本章后附唐至明重要的百韵排律文献。   第六章分类排比、统计明代排律韵数,将其作为研究排律发展演变的重要文 献展列出来。从诗人进行创作排律时对韵数的选择来观察近体律诗创作由五律、 六律、七律到五排、六排、七排的变化规律。韵数的变化发展,由少到多,反映 了诗人诗体观念的扩容与长篇大律创作能力的增强。   第七章缕述明代的唐诗(排律)选本,可以发现其中有关排律诗体概念、范 畴所蕴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轨迹,同时也可见出“排律名称概念隔代确定”这 一奇特景观。为进一步研究唐宋元明清排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章以明代重要的 唐诗(排律)选本为文献依据,进行计量统计。   第八章整理明代别集中的排律诗目。此章汇集全明一代排律诗目,以供学界 在研究排律时使用。现在人们在确定“排律”诗时,主要依据的是明代的分体观 念及分体编排,比如唐之前的排律萌芽,唐代排律诗体的产生等等。标准来自明 代诗人的排律观,而排律观来自明代排律创作与评价等因素。这种“以后揆前” 是有坚实的理论与创作基础的。本章排律诗目主要来自明椠本朝明人诗文别集, 清代的占一小部分。藉此证明“排律”概念在明代的成熟与创作的繁盛。七八两 章皆为本文写作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整理的有关排律文献资料,是本人今 后继续从事排律研究的文献基础,同时更期望能为学界的排律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以助于排律体式更全面、更深入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