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现代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谢林的同一哲学
【答案】谢林的同一哲学是指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这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他认为,哲学必须始于一个绝对同一的本原。绝对的同一性是指卞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是绝对的理性。主体与客体、观念与实在不可分地结合在这种绝对理性之中,理性是派生主体与客体的唯一本原。他认为绝对的同一性自身有一种“原始冲动”,并发展为“原始对立”,因而有了主体和客体、理想和现实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只能借助十理智直观去认识“绝对”。但只有少数天才才具有这种理智直观,这样,同一哲学就陷入神秘主义了。
2.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3. 黑格尔的具体共相
【答案】黑格尔的具体共相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形式,是包含特殊的普遍,是自我具体化的,而不是事物的共同特征总和。共相是与殊相统一的,而不是在殊相之上,共相内在于殊相之中,作为实体的本质规定。黑格尔认为,共相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性体现在其内部的联系和转化。在逻辑学领域,每一个范畴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并逐渐发展为对立的范畴。相互对立的范畴一起发展综合为第三个范畴。绝对概念是这种发展的最高点,是最大的具体共相。
4. 笛卡尔的松果腺
【答案】笛卡尔的松果腺是指假设的身体和灵魂的交接点。笛卡尔认为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互作用,那么“灵魂怎么能同整个身体有一种统一的关系呢? 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呢? ”为了解释人的身体的有意识的活动,笛卡尔假设身体和心灵有一个位于脑部的松果腺作为交接点,灵魂通过松果腺作用于身体,并且认为松果腺是灵魂的所在地。心灵在松果腺中产生各种运动,这些运动转而又在神经中,而后在身体上产生运动。这样松果腺的概念就给予心灵以位置,但这与笛卡尔的心灵没有广延的论断相矛盾。
5. 宿命论
【答案】宿命论是指人一生中的所有事件,不管它们是己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都
是预先由上帝决定好的,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改变。这是一种神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种主张根源于“上帝是万物的原因”,也与“人类只能靠上帝的恩典而得救”的神学思想密切相关。宿命论或先定论的概念为天命论奠定了基础。
6. 社会契约论
【答案】《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提倡的民主理论风靡全世界,并且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以及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7.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答案】该观点的出处是哲学家黑格尔的《法哲学》。该命题意为凡事合乎历史必然性的都一定会把自己实现出来,“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而是按照历史理性必然要实现出来的,哪怕现在还未实现出来。该观点表明了历史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历史本身具有的合理动力,这种内在联系的规律隐藏在现存事物和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的后面,作为绝对精神的隐秘计划而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形式与质料相对立。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9.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位移运动的分析。
【答案】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分为三类:性质的、数量的和位置的,其中位置的运动就是位移运动。
(1)位移运动的原因
①事物的自然属性规定了其自然位置。
他认为,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自然位置是适合一事物自身本性的位置,而不是本
身无上下左右之分的几何空间。在他看来,上下左右之分是由事物的自然属性所规定的不同位置。
②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发生移动。
当每一事物都占据各自的自然位置时,不会发生移动。当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时,移动才会发生。被挤出的事物又需要进入第三个事物的位置,因此连锁移动。在移动中,事物彼此交换位置,一事物从一个位置中移动出去,另一事物随即移动进来。每一事物都不会丧失位置,每一位置都不会不被一个事物所占据。
③移动的原因
最初的移动虽然是由外力造成的,但处于移动之中的事物内部也有朝向各自的自然位置移动的力量。只有当外力大于内在自然力的时候,事物才会背离自己的自然位置而运动。因此,他认为直线运动是不可能匀速的,事物在朝向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时做加速运动,它们在背离自己的自然位置时做减速运动。
(2)位移运动的分类
①直线运动
如果直线运动是连续的,那么它势必在永恒的时间里无限延伸,宇宙的体积将变得无限大,根据无限大体积是不可能的,他否认了存在连续的直线运动。
②圆周运动
他认为只有圆周运动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做永恒的、连续的运动,且圆周运动是平面运动,圆周上没有上下之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会朝向或偏离自己的自然位置。因此,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根据上述理由,他认为圆周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加完善。
(3)位移运动观的重要推论
①循环运动
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形。因为宇宙中事物交换位置而产生的位移必定是一个循环运动,即最初开始移动的事物所遗留的位置必定要被最后开始移动的事物所占据,这样才不会出现没有位置的事物或没有事物的位置这样荒谬的结果;
②宇宙无虚空
宇宙没有虚空,因为他说不存在无事物的位置。
10.简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在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1)对黑格尔“理性神学”的批判
①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存在”概念并不是现实的感性存在,因此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其实是思维和思维本身的内部对立,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解决。
②黑格尔逻辑学从“绝对理念”中“外化”出自然界是无中生有,并未触及到真实存在的自然界本身,表明了黑格尔被迫承认感性世界存在的权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