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现代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院哲学
【答案】经院哲学是指天主教教会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是中世纪知识界的主导哲学,始于5世纪波埃修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的评注,盛行于11-13世纪。其核心问题是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它力图调和理性同信仰之间的冲突,以达到用哲学支撑神学的目的。经院哲学的主要操作原则是把辩证法、神学与逻辑方法相结合,以细致的分析见长,然而有时也流于琐碎。
2. 五路
【答案】五路是由托马斯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即“上帝的五路证明”。他采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原因观念,将世界看成是一个因果链条,由可感事物向上追溯其最初原因。主要包括五种方法:①从事物运动或变化的事实出发,推导出第一推动者存在的结论; ②在世上存在动力因系统的基础上,论证一种终极动力因的存在性; ③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先从可能存在推导出必然存在,然后再从必然存在推导出自因的必然存在; ④根据世界上的完善等级这个事实出发,得出必定有一绝对完善的东西的结论; ⑤既然每一个自然物体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存在,那么,必定有一个存在是为了最终的目的,即安排世界的秩序而存在。
3. 奥康的剃刀
【答案】奥康的剃刀是指理论构造中的一条方法论原则,在形而上学论战中被广泛应用。奥康认为,“用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能够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意即人们不应当设定比合适的哲学解释所必需的实体更多的实体。因此,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人们在面对具有同等解释力的两个或多个理论中,应选择使用了最少的假定与解释原则的那个理论。
4. 康德的二律背反
【答案】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指一些相互反对的命题。当理性超出经验的界限去寻求解释的完整和统一性时,由于双方没有用经验事实证明自身的普遍性,只能通过归谬法来证明自身的正确。他把二律背反分为四组:①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 ②质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③关系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有出自自由的原因; 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 ④样式的二律背反。正题:在世界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 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体,一切都是偶然的。
5. 元素
【答案】“元素”本意是“字母”,是自然哲学家用来表示性质的不可分性时所运用的概念。
元素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单元,即性质的不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不是数学的不可分,而是物理的不可分。元素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因而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目。
6.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7. 普罗提诺的“流溢”
【答案】普罗提诺的“流溢”是指“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因为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而“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它既不追求仟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仟何东西。这些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也可以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8. 智者
【答案】“智者”是指有智慧的人,源于希腊语的“智慧”。公元前s 世纪后期,“智者”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智者是教给青年某些知识的人,从而获取酬劳,他们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论辩术和修辞术,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对青年是有用的,但这些学问只是“术”,还称不上“学”。智者着重培养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艺,不传授知识学理,其教学目标是在政治和诉讼中获胜,不是寻求真理,更不是满足个人的好奇心。
二、简答题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谁的作品? 请简述该书的基本思想?
【答案】《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是叔本华的哲学代表作。本书的基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认为由充足理由律支配的世界、作为经验和科学的对象的世界,都属于表象的世界。反省和抽象意识只是哲学的思考,这使人们明白围绕着他的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这条真理比任何其他真理都要普遍和绝对,它是一切认识的真理的前提。因为任何认识和真理都必然要预设主客分立这个共同而基本的原则,而主客分立则意味着客体必须以主体为转移而存在。
(2)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指我们先天意识到的、构成整个现象世界的表象的四种联系形式。叔本华认为任何一个客体都小是以完全孤立和分散的形式呈现于人的表象中,我们关于对象的表象都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表象相联系。科学知识总是表象之间的联系的知识,它表示一个已知对象的系统,而不只是表象的集合。这意味着必然存在着作为这种联系的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是支配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的基本原则。叔本华把人的表象能力分为直观表象能力、思维表象能力、感性想象表象能力、独立表象能力。充足理由律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直观的、经验的表象,即主体按照时间、空间及因果性等先天的感知形式所构成的关于物理世界的对象。
②由抽象概念构成的表象,其相应的联系形式为判断,即概念的综合。
③时空的纯直观的表象,它们是数学的对象。
④对象只有一个,即作为意愿的源泉和主体的自我。
它们分别由生成的、认识的、定律的、动机律的充足理由律所支配,分别是物理的、逻辑的、数学的和伦理的理由。这些充足理由律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不依赖客体,任何客体都是主体运用其固有的表象能力、按照同样为主体所固有的充足理由构成的。
(3)意志的世界
①人的真正存在是意志。现象世界作为主体的表象而存在。主体本身又是表象世界中的个体,它必须有身体作为其凭借。人最根本的东西是情感和欲望,即意志。因此,人的理性、知识就其起源和实质而言,都是服从于意志的。理性的目的不是其本身,而是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人的记忆、性格、智慧等一切心理意识现象,甚至连人的肉体活动,都由意志所决定。
②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既然人是有意志和欲望并由意志和欲望来支配其一切的,那整个宇宙也必然是这样的。意志是无所不在的,它既是每一特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也是全部事物的实质和核心,它既表现于盲目的自然力中,也表现于人的自觉的行为中。因此,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
(4)生命意志
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即“生命意志”。万物最珍贵的就是生存,利己主义是人类的天性。叔本华用生命意志来说明具体事物何以存在和自在之物的世界如何通向现象世界。
①具体事物的存在
a. 生命意志即宇宙意志,它表现为世界上名色各样的不同等级的事物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来实现。理念是意志的“恰当的客观化”,是真实的存在。
b. 意志的客观化有许多确定的等级,通过它们意志的本质逐渐清晰而完备地表现于表象。 ②意志世界与现象世界
a. 两者的关系是原型与摹本的关系。
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事物,即对应于个人的实在世界,只是虚幻的存在。处于最高等级的理念是人的理念。人与其他事物不同,知道自己既是意志又是表象,也知道世界同样如此。人与世界是同一的,但只有天才在其直观中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天才作为认识的主体是纯粹的主体,是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