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963美学基础之美学原理新编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
【答案】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
(1)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理智是指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理性认识和思维; 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是有机体生物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后者是主体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
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造中缺一不可的,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活跃在艺术创作创造活动中,对同一创作过程起作用。
(2)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过度理智遏制了情感的表达; 过多的情感抒发又显得不够理智。情感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而理智隐含在通篇的措辞中。理智让艺术作品有内涵,也使文章无新意。情感使文章有生命,也使文章落入俗套。偏向情感则像发牢骚,偏向理智则不切实际无个性。既是创作就不必反复强调前人总结过的,既是艺术作品就不可如写评论,将强烈的情感用委婉的表达,是考验对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如适当的讽刺既不失情感,也不失理智。理智是条件,情感是血肉,虽遏制却要做到相辅相成。
因此,艺术创作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才会情理交融,从而创作出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3)情感与理智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以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异同为例,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智也表现出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①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②中国绘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中国绘画追求形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
③中国绘画的审美本质在于尚意、领悟,对真实的理解是物体对应人情思后“升华了的真实”,西方的审美本质是尚实的,他们认为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准确的概念,推斥了东方的“领悟性”,重视自然的人的美感及生活体验的功用。
总之,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情感投射,但是过分地注重情感投射而孤立理智的参与,艺术创
作都是残缺的、不完满的。
2. 请简要分析社会美。
【答案】社会美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民俗风情的美、节庆狂欢的美、休闲文化中的美。具体如下:
(1)人物美:人物美可以从二个层面去关照。
①人物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
②人物美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风姿和风神;
③人物美的第三个层面是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2)日常生活的美: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他们就会展示出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3)民俗风情的美: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因为这里包含有人生,历史的图景,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4)节庆狂欢的美:节庆狂欢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5)体闲文化中的美:旅游文化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自由的境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3. 简述美感的基本特征。
【答案】美感的基本特征为以下几方面:
(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的特征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和其他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必须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对象。美感总是首先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状貌,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即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来进行。
(2)美感具有精神愉悦性的特征
情感是美感的又一主要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过程都带上愉快的情感色彩,而美感的愉悦性是由审美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
(3)美感具有潜伏功利性的特征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美感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4)美感具有想象创造性的特征
美感认识充满了想象的认识。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都带有想象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创造性。
4. 简述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艺术美特点的观点。
【答案】(1)基本观点他们从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艺术与现实关系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艺术
美的见解。
(2)影响和意义批判地吸取他们观点中的合理因素,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3)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美的看法
①内容:他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肯定现实美及其生动丰富性,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②具体观点
a.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
第一,他批驳了唯心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即人不能在现实中寻找出真正的美来,于是“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
第二,他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完全能够满足人的美的渴望。
b. 在艺术中创造想象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认为想象中的美不如生活中的美,而完成的作品中表现的美,又不如想象中的美。
c. 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例如他认为雕塑、绘画与生活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雕塑、绘画都是死的、不动的等等。
(4)黑格尔对艺术美的看法
①他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a. 他不仅否认现实美,也否认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b. 他认为生活现实本身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 他提出真正的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也就是艺术美。
d. 这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在美学中的反映。
②他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③他反对艺术机械模仿自然:艺术必须抓住事物的普遍性,并加以理想化,只有把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本质概括出来,去掉一切偶然东西,才会使作品更好地表现出“基本意蕴”
(5)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的看法的评价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了现实美,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艺术美只是现实美的粗糙、苍白的反映。
②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美,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③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从根本上说,他是完全否认社会生活的。由此看来,在艺术的审美特性问题上二者都有片面性。
5. 结合实际谈谈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实施。
【答案】(1)关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育应该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育之中。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美育也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它应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社会都要注重美育,特别是要注重营造一个优良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