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作用日趋显著,市场机制相应的成为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主要运行机制。我国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新体制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行为体系,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的。经过十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然而在理论和实际探索中,“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的难题,考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探讨作为经济主体的政府的角色定位将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经济领域内研究政府行为具有特殊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政府行为的理论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方能不断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政府体系,构建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 政府行为研究这一课题有着研究历史较短,资料难以处理,且没有形成相对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体系等特点。本文的研究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导,运用抽象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研究等具体方法,在一些前沿问题探讨中吸收并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公共选择、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方法、观点,期望能用较短篇幅将政府行为的理论体系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模式等重要问题阐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对政府行为进行界定,指出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经济行为,阐明政府行为与政府经济行为的关系等;分析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及其内容,引出政府行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二章分析政府行为与公有制的关系,阐明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行为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府行为作保证。第三章首先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和类型,进而从理论上探讨市场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市场与政府的选择取向和相应原则,探求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为建立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奠定基础。第四章将政府行为当作一个庞大的体系进行剖析,明确政府行为本身所应包括的内容以及各类政府行为的作用、范围、相互关系等。按照作者的分类,政府行为体系包括:(1)完善市场、促进竞争行为;(2)微观管理经济行为;(3)经营经济事物行为;(4)调控宏观经济行为;(5)调节收入分配及社会福利保障行为;(6)调节对外经济关系行为。第五章分析政府行为的目标和效应,政府应当具有以效率、稳定、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目标,并相应的将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理想的总目标,通过建立函数,确定最优目标变量与现实目标变量的变动关系。政府行为效应则分析了时间维度上的效应滞后,空间维度上的不平衡以及效应递减性等内容。比较政府行为目标与效应之间的差距,必然会促使我们改善政府行为,提高效应,使政府行为的效应更加趋近目标。第六章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的优化。探讨政府行为优化的基本原则,指出我们有可能通过一定途径,遵循一定原则,优化政府行为。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行为的特征和所处的特定阶段,我们提出政府行为优化的突破重点应当放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经济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方面。我国政府行为优化还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制度创新从内部达到政府行为优化,二是加强监督制约,民主与法制,从外部为政府行为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府行为研究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构建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有在恢复行为的坚强保证;合理确定政府行为的基本内容,有效发挥政府行为在促进效率、保持稳定、维护公平等目标方面的作用;抓住重点,选择适当途径努力寻求政府行为的不断优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