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物理新课程技术性课题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技术性课题研究,理论探索,教改实践

  摘要

在1999年修订版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要在普通高中进行课题研究。这里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国培养学生综合运营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这里的"课题研究"是指学生爱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科技强国,必须从青少年一代的教育抓起。考虑到撰写学位论文时间比较紧张,笔者将其中技术性课题研究作为选题,包括指导学生科技制作、科技发明以及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的参与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制作实物、模型;另一类是了解科技前沿发展写出读书报告或论文。 通过文献检索,国外从70年代就开始重视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国内从1999年才开始,走在前列的是上海和深圳,应该说国内中学生开展技术性课题研究是随之也就开始了,但是,明确提出"技术性课题研究"本文还是首次,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 本研究为理论探索和教改实践两部分。 理论探索部分。首先,本文阐明了技术性课题研究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③有利于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完善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④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接着,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技术性课题研究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①以人为本,激活学生的思维;②教学活动的开放式。系统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有序,必须开放、涨落、远离平衡态,这样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结构。教育活动亦如此。技术性课题研究需要学生联系科技、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课内、课外。学生要多方位、多手段的搜集资料,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 笔者认为教育即促进,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这个促进、省长和发展的对象虽然是学生,我们教师是创造性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园丁。技术性课题研究则是春天"教育花园"中的一株新苗,使学生吸收知识阳光的叶绿素。 教改实践部分。技术性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在西安中学高一3、4两班进行,参加人数共计120余人。教改实践时间共12周。活动期间,得到了西安中学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得到了同事们的热情支持,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具体如下。 技术性课题研究的内容。新大纲中给出有关这方面的课题示例仅7个,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丰富选题,笔者提出了"矩阵选题法"。其要点是从三个维度构思并设计技术性课题,这三个维度是物理学科知识(力、热、光、电、原)舍维K个因子;新科技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讯、新材料等)设为M个因子;人的直接经验(衣、食、住、行等)设为N个因子。他们组成课题的可能有(KMN)三者乘积总量之多。 技术性课题的实施和操作。该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分为五个阶段,①动员、讲解本活动的内容和意义。②学生选题。③准备阶段,包括调研及搜集资料、思考酝酿、适当交流、产生创造性设想。④论文写作或实物制作阶段。⑤交流,分为两种形式,课题组内的交流和全班范围的交流。 在教学实践的后期,作者对学生参与技术性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了问卷调查;最后根据教改实践,总结了技术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 本研究活动取得了如下的成果和经验: ①提出了技术性课题研究"以人为本、激活学生思维,开放式教学"的指导思想;②教学实践取得了下列成绩,收到了学生论文20余篇,实物制作5件,学生交流录像带一盘。③通过研究活动学生有较大的收获,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知识面、眼界开阔了;学习物理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学生对新科技问题更加关注、更加有兴趣。④教学相长,促进了老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融洽。⑤本研究活动在中学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⑥根据此者的教改经验,提出了初步的技术性课题研究教学模式。 存在的问题,①由于该研究活动进行的时间较短,所以开展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②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处于转型阶段,井陉课题研究的宏观条件,外界条件还不那么成熟,但其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 总之,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生长是一切生命体的特征,促进是随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当代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改革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能转变传统的余人观念,高估树立以人为本的一是把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犯在首位。直到中学生开展技术性课题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