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封制
【答案】分封制是指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其主要盛行于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所封诸侯都在王裴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勤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各自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初期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后大多目的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保卫王室,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以达到巩固政权之意。
2. “改土归流”
【答案】“改土归流”是指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书,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奏请立即推行。雍正帝命其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 五铢钱
【答案】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一种制钱。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营利造成的币制紊乱问题,汉武帝决定从统一货币种类,统一货币发行权入手。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这次新铸的五铢钱(又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4. 青铜时代
【答案】青铜时代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是以青铜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青铜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青铜文化最早
出现在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欧洲、埃及、印度等稍后,美洲较晚。中国的青铜时代则从公元前21世纪起到前5世纪结束。青铜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5. 永嘉之乱
【答案】永嘉之乱是永嘉五年(311),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自东汉以来,原来分布在北方和西北方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内迁。八王之乱加剧了内迁各族的民族矛盾,到了永嘉时期(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各族人民纷纷进行反晋斗争。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耀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313年,刘耀再次破兵洛阳,晋憋帝出降,西晋灭亡。
6. 一行
【答案】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僧人、天文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移动现象的人。同时他也倡议测量子午线的长短,并根据在河南实际测量的结果,算出子午线每一度长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此数字虽不很准确,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记录。他还同梁令攒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是世界上最旱的用机械转动的天文钟。一千多年后,为纪念这位出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其所编《大衍历》是一部比较准确的历法,其编写体例结构亦为后代所沿用。
7. 内圣外王
【答案】内圣外王,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即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外王”这一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以及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8. 牧野之战
【答案】牧野之战是指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即位时,商由于忙对东夷用兵,导致损耗很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至800个。但武王
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所以退兵。直到封王杀比干、囚箕子,陷于彻底孤立时,武王认为时机已到。于公元前1046年,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打败封王。封王自焚,商朝灭亡。
9. 绍兴和议
【答案】绍兴和议是指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计有两次:①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两匹;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九年,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杀完颜昌,十年出兵夺取陕西河南,和议遂废,其第三项内容除原居东京的宗室得以南归外,其余均未执行。②绍兴十一年和议。宗弼因战事失利,渐有和意。高宗,秦桧决定放弃淮河以北土地,宋金乃再定和议,主要条款有: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今陕西宝鸡),东沿淮河之线为界,中间的唐、邓、商州,四川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归金;宋向金称臣,并且要世世子子系谨守臣节;宋每年向金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絹二十五万匹;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金使持誓书到临安,册高宗为宋帝,国界于是年划定。绍兴十二年为壬戌年,故又称“壬
戌之盟”。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南宋放弃了北方国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0.二王八司马
【答案】二王八司马是唐永贞革新中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永贞元年(805年),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伍、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革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又称为“永贞革新”。
11.终始五德说
【答案】终始五德说是一种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循环的历史观念。终始五德说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所创立,盛行于秦汉时期。邹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自然哲学解释王朝更替的历史原因,故名五德。他认为帝王受命统治天下,均有一定的年限,到期则以五德的顺序转移政权,成为终始。天命以符瑞为标志,受命帝王必须以所凭之德改正朔、易服色。后刘向、刘散父子又确立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顺序。其后相生说成为俄纬神学历史观之核心,主宰了后汉的思想意识领域。五行与朝代相对应,秦始皇采纳了终始五德体系,阴阳家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并且按照水德的相关理论设计王朝的政治制度。数用六,颜色尚黑,水德尚刑法,以酷法为治。
12.元和中兴
【答案】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