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答案】(1)政策终结的种类
①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一方面,功能的履行或承担是政府满足人民需要的结果,若取消,势必引起各方面的反对; 另一方面,某项功能往往不是由某项政策单独承担的,而是由许多不同政策和机构共同承担的,要终止往往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②机构的终结。机构终结是指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机构终结的困难也比较大,因为它关系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时难免遭到有关人员的强烈抵制,使得机构终结无法顺利进行。
③政策本身的终结。与前两种终结相比,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因为就某项具体政策而言,其目标比较单纯,容易进行评估并决定取舍。另外,政策更改的成本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再加上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终结在操作上比较容易实现,不像机构终结那样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和约束,不容易操作,实行起来步履维艰。
④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
(2)政策终结的方式
①政策废止。指直截犷当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地清理、废止大量不合时宜、过时了的政策。
②政策替代。指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在这里,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修正,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旧政策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充分实现政策的目标。
③政策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合并政策有两种情况:a. 将原有的政策内容合并到现有政策中,作为现有政策的一部分; b. 将多个旧政策经过调整,合并成一个新的政策。
④政策分解。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当原有的政策过于庞杂,日标众多以至于影响到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时,常常采用分解的办法,将原政策按主要的目标分解成几个较小的政策,这样有利于执行者明确政策目标,提高执行效率。
⑤政策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损失。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减少对政策的资源投入、缩小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
执行的控制等。政策缩减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把政策中过时的不合时宜部分废除,而保留原来政策中合理的部分。
⑥政策的法律化。一项经过长期实行,确实有效的政策,为了提高其权威性和强制力,经过立法机关或授权立法的行政机关的审议通过,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政策终结。
(3)政策终结的作用
及时地终结‘项错误的或是己完成历史使命的政策意义重大。从政策终结的结果上看,政策终结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节省资源。政策终结意味着政策活动的结束,某种机构、规划、惯例的终止,以及有关人员的裁减。这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消耗,从而节省有限的政策资源。
②提高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新规划的诞生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③避免僵化。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④优化政策。政策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策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a. 政策人员的优化; b. 政策组织的优化。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优化的政策人员只有在优化的组织机构中才能制定和执行优化的政策。
2.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作为一个新学科,公共政策学具有以下范式特征:
(1)公共政策学所主要关心的是理解和改善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主要关注全社会的指导系统,特别是政策制定系统及产生更好的政策,它直接关注的并不是具体政策问题的内容,而是改进了的政策制定系统的方法和知识。
(2)公共政策学所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层次,即地方的、全国的和跨国的政策制定系统。政策制定系统的次级因素因其在政策系统中的作用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题。所以,公共政策学处理个人的、团体的和组织的决策过程,并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观点上看待它们。然而,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制定密切相连。
(3)公共政策学在传统的学科特别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架起桥梁。政策科学必须整合于来自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政策制定的跨学科。它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融合为基础,但也吸收来自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素。政策科学一方面包含着多元的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基本统一的。
(4)公共政策学在通常纯粹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政策科学中,这两种研
究的整合是通过接受政策制定的改进作为最终目标而取得的。因此,真实世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要实验室,而大部分抽象的政策科学理论的最终检验是看他们是否对政策制定的改进有所贡献。然而,政策科学的发展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抽象理论的建构。
(5)公共政策学除了使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外,还将不证自明的知识和个人的经验当作重要的知识来源,努力提炼政策实践者不证自明的知识,并将高水平的政策制定者吸收进来,作为政策科学建设的合作者,这是公共政策学区别于当代常规科学(包括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6)与当代常规科学一样,公共政策学关心工具规范的知识。但是公共政策学对于“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困难是敏感的。它试图通过探索价值内涵、价值一致性、价值成本和价值承诺的行为基础而对价值选择做出贡献。因为公共政策学突破了当代科学与伦理学、价值哲学的严格界限,并将建立一种操作的价值理论作为政策科学的一部分。
(7)有组织的创造性构成公共政策学各部分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鼓励和刺激有组织的创造性乃是公共政策学的一个主题和重要的方法论之一。
(8)公共政策学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它将现在看作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因此,它拒绝当代科学尤其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非历史的方法。它既强调历史的发展,又强调未来的方面,以此作为改善了的政策制定的脉络。
(9)公共政策学对于变化的过程和动态的情境十分敏感。对于社会转变的条件以及指导变化的政策制定的强烈关注构成政策科学的基本模式、概念和方法论的前提条件。
(10)公共政策学涉及系统化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合理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贡献,但是公共政策学明显地认识到超理性过程(如创造性、直觉、魅力和价值判断)和非理性过程(如深层动机)的重要作用。为更好的政策制定而探索改善这些过程的方法是政策科学的一个整合部分。
3. 简述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答案】政策问题的界定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依据邓恩、帕顿和奎德等人的观点来介绍。 根据邓恩的观点,问题构造是指收集和检验有关问题的情景的可供替代的概念化过程。问题构造包含了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定义和问题具体化。
帕顿等人则介绍了如下几种界定问题的方法:用来估计问题大小范围(边界)的简便计算方法; 用来查明问题构成因素或性质的快速决策分析; 考虑非定量因素的政治分析; 用来确定是否值得作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文件法。这些方法被认为更适用于日常的政策分析或初步的政策分析(与研究分析相对)。
奎德在《公共决策分析》中的“发起分析”一章中着重介绍了问题文件法。
(1)边界分析
边界分析是问题界定的‘个重要方法,它由以下月步构成:①饱和抽样。通过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来获得有关利益相关者的饱和抽样(或滚雪球抽样)。②问题陈述的启发。它具体说明这些问题表述的证据可以从面谈或电话交谈中获得,并可从饱和抽样阶段中的相关者那里获得所需的文件。③边界估计。这一步是要估计元问题的边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