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922音乐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部片

【答案】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主要是指以美国西部微故事背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的影片。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类型。在西部片中,有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荒凉的千里平原、尘土飞扬的沙漠、峰峦起伏和巨大的山岩,紧身裤、皮上衣、子弹带,身骑骏马来去自由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这些符号,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西部片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威胁,英雄牛仔除暴安良,结局总是以惩恶扬善为结局。《关山飞渡》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这部影片既表现了个人的风度、道德规范,又充分表现了一种社团的价值。

2. 潜台词

【答案】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潜台词存在于一切台词之中,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能有多种潜在的意思,即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都会有其隐含的内容,也就是表面台词后面的“潜台词”。

3.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冀戏剧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简称“剧联”。1930年冬成立于上海,前身是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代表作家作品如田汉的《回春之曲》《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名优之死》,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赛金花》《自由魂》,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欧阳予倩的《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和《同住的三家人》等。

4. 虚拟动作

【答案】表演艺术术语,指表演原来需要附着实物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者只用部分实物,虚拟地进行表演。中国戏曲中应用得最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舞蹈性,比如开门关门、骑马行船等。

5. 《戏曲之友》

【答案】《戏曲之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专栏节目。前身是《演员与听众》节目。创办于1980年4月,1982年4月改名《戏曲之友》,1983年改为《戏曲信箱》介绍我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有成就的中青年戏曲演员的艺术经历、成长道路、艺术特色。回答听众相关问题,满

足听众的欣赏要求。每周播出1次,每次45分钟。

6. 春柳社

【答案】春柳社是中国话剧运动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社团,其演出活动是中国真正的话剧起点。1907年春,在日本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只幕,获得东京中外人士之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没有独自、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了。《茶花女》的演出成功,鼓舞了春柳社诸人的士气。小久,该社又演出了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严格按照西方话剧形式创作演出的剧本。

7. 拟定情绪

【答案】拟定情绪是指根据剧本人物以及戏剧情节所要弄清楚的人物情绪。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在创造一个人物形象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能够表演出人物的情绪体验,演员能够根据剧本表现出拟定情绪是演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8. 皮黄腔

【答案】戏曲声腔。以二黄、西皮为代表的声腔。二黄调发源于安徽、江西、湖北交界的长江中游地区,清代乾隆年间活动于安庆至汉口间的广大地区。西皮调来源于西北的秦腔,在汉水流域发展成襄阳调,到汉口一带与二黄调汇合,被当地艺人称作“西皮”。皮黄腔在长江流域分布很广,是汉剧、湘剧、桂剧、赣剧、滇剧等剧种的主要声腔。乾隆末年,徽班带二黄调进京,对后来京剧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9. 虞山派

【答案】虞山派是我国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古琴流派。创始人为严澂,在京师曾向琴人沈音及民间琴师学琴,失意后退居山林,又向徐门弟子陈星源学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家结社,名为虞山派。严段曾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的文论《琴川谱汇序》,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虞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青山,是严微的师兄弟,但演奏风格不尽相同,严激提倡“清微淡远”,而徐青山则认为“调之有徐必有疾”,将严澂未曾收录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琴曲继承下来,所传30余曲,由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编印成《大还阁琴谱》。徐青山还著有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二十四况。作者对每“况”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

10.戏曲音乐

【答案】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以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戏曲音乐

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集中地表现戏剧的内容,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

戏曲音乐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曲牌联套体是根据唱腔设计的需要进行连缀的套曲形式:板式变化体包括基本板式、附属板式和各种腔调。

二、简答题

11.简述秧歌剧。

【答案】(1)秧歌剧的概念

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中产生,大多是以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为基础,再广泛吸收当地的民歌、地力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秧歌剧的音乐大多采用陕北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如《兄妹开荒》,以陕北民间音调为基础而创作,既有鲜明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2)秧歌剧题材

歌剧题材内容广阔,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斗争(如《兄妹开荒》),反映农村阶级斗争《减租会》以及放映根据地军民抗口和反对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周子山》《牛永贵负伤》等。

(3)作品类型

一类是形式和剧情比较简单,用叙述式的演唱表达剧情发展,如《兄妹开荒》。它们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朴素、演出方便,是小型的、适于广场演出的秧歌剧。

另一类是形式较复杂、角色较多、情节曲折、戏剧性强的大型秧歌剧,如《周子山》《牛永贵负伤》等。这种秧歌剧吸取了话剧手法,有较完整的情节发展,分场多、结构复杂,是前一类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12.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答案】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音乐的再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这唱、奏表演即被称之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谱面的原作和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其中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因此,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音乐的二度创作贵在有独到的处理

同是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就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酣畅明丽,还是浓郁深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乐队演奏也是如此。同是德沃夏克的《e 小调第九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