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635音乐表演理论综合[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装饰艺术
【答案】装饰,主要是指对生活环境、器物、用具、服饰等多方面美化加工的一种手段,通常是以装饰纹样或装饰雕塑的形式出现,具有明确的从属性特征,区别于独立存在的绘画或雕塑,是艺术设计整体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丰富艺术表现力、加强其审美效果而设置的。装饰艺术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装饰画、壁画、饰物、装饰雕塑等。装饰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纯欣赏性的独立存在的装饰绘画或装饰雕塑,主要依据造型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构思的,同时包含着艺术设计的因素;
二是从属于环境的整体之中的饰物,是其中的构成部分,以设计观念为主导,利用一定的工艺材料,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制作的构成部分,如壁饰、地饰、喷水池等。
2. 小剧场戏剧
【答案】小剧场戏剧是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仅指物理空间小,多上演先锋性实验剧目,与大剧场的概念相对立,多与大剧场传统剧目的艺术观念和方法相悖,是对大剧场的挑战,具有反叛性特征,大小剧场的冲突反映了正统派与先锋派的对立。
3.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目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4. 草台
【答案】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与城市的固定剧场和城乡寺庙的固定戏台相区别,农村节庆演出有临时搭建的戏台,演毕拆除,这种戏台俗称“草台”。草台班接近下层群众,反映社会实际,所演剧目大都具有较强的人民性,也造就过很多优秀演员。
5. 京剧
【答案】戏曲剧种。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深受喜爱。众多徽班接踵而来,“四大徽班”称雄于京。嘉庆、道光年间,徽汉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剧目、音乐和表演经验,逐渐演变而成带有北京特点的戏曲剧种。咸丰、同治以来,形成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立的艺术风格。主要腔调是西皮、二黄,此外还有昆曲、吹腔、拨子、杂调等。乐队的主奏乐器是
京胡。流行全国。
6. 鼓吹乐
【答案】鼓吹乐是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鼓吹乐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据王谳《定军礼》载,鼓吹乐自秦汉代以来起源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鼓吹乐根据主奏乐器和表演场合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 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饶歌、横吹。鼓吹乐的具体划分井无严格界限,并随时代而异,愈近后世各类之间区别愈小,最终统称鼓吹。其音乐成分最初是以外族音乐为主的,两汉问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民间音乐关系密切,横吹则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有关; 汉魏以后与北狄乐及北方箫鼓有关。鼓吹乐源于民间,后供奉于官府,其后又逐渐向民问发展,明清以来的民间吹打与鼓吹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7. 青花
【答案】青花简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装饰代表品种。景德镇的青花最为著名,烧造出大量青花成品。青花是用一种含钴的颜料绘制在胚体表面,再施一层透明釉,经1300度的高温烧造而出,釉下透出青蓝色颜色,视觉效果清新典雅、明快清丽。元代的景德镇青花日臻成熟,到了明清极为繁盛。不同时代的青花具有不同的特点,比较著名的是酣畅淋漓的宣德青花、典雅飘逸的成华青花、结构严谨的雍正青花、朴实自然的民间青花。
8. 三分损益法
【答案】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生律方法。记载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原文是“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音,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计算出来的五音,按其高低排列起来是:徵羽宫商角。《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的十二律。
9. 书画同源
【答案】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想通之处,
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
周官教国予以六书,其中的象形,就是画的意思,由此可以知道书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张彦远的论述反映了早期对于书画同源的认识。书画同源的观点在当代中国书画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民族形式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10.景深镜头
【答案】景深镜头也称纵深镜头,原指照相机焦距范围内景物的清晰程度,在电影里是指一画面中自近而远不同纵深层次的影像镜头。景深镜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切,不管画面本身内容如何,画面结构自身更具有真实性;
二是景深镜头要求观众更积极的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场面调度;
三是景深镜头将意义模糊的特点重新引入画面结构中,意象的模糊性,解释的不明确性已经包含在画面本身的构图中。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戏剧结构?
【答案】(1)戏剧结构的含义
戏剧结构又称“布局”,是指剧作家根据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主题和戏剧艺术的特殊规律而对全部剧情的设计和安排。总之,戏剧结构既有对形之于外的情节、场面的构造; 又有着对戏剧的主题立意乃至情境、意象的创设。
(2)戏剧结构的类型
戏剧结构形态各异,样式繁多,其基本类型主要表现为:
①锁闭式结构
“锁闭式结构”剧作多从最有戏的地方即戏剧危机即将爆发之际拉开大幕,然后再回溯或倒叙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是西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典型结构样式,经过古典主义的发展而归结为“三一律”等艺术规范,形成“第四堵墙”式的时空观念。这种戏剧结构类型繁荣代表作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雷雨》、陈仁鉴《团圆之后》。
②开放式结构
“开放式结构”剧作的故事情节基本按照时空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遵循“有戏则长,无戏则短”的原则来结构剧情。中国戏曲的绝大多数剧目都属于开放式的结构,如《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③人物展览式结构
“人物展览式结构”剧作以戏剧情境与场面的构造为主,将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人物群像的描绘来展示出时代的风貌以及社会人生的状况。这类剧作一般可以没有自始至终、贯穿到底的戏剧事件和呈线性展开状态的戏剧冲突。其代表作品为老舍的《茶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高尔基的《底层》。
④冰糖葫芦式结构
“冰糖葫芦式结构”剧作是以某一人物为主线,以他的一连串却并不一定相关的故事为戏剧场次而结构成的一部完整的戏剧,其代表作品为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3)戏剧结构是戏曲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