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616管理综合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福利经济学
【答案】福利经济学分为新福利经济和旧福利经济,是指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2.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3. 社会救助
【答案】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4. 《恤荫恩赏章程》
【答案】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当时的清陆军部向宣统皇帝奏奉了厘定的《恤荫恩赏章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军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共分8章48条,对军人死亡、伤残抚恤及通过恩赏世职等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国家议恤的范围分为阵亡、伤亡、因公殉命、积劳病故、临战受伤等五类,分别情况可享有世职荫袭、恩恤金、恩抚金等待遇和荣誉。
5. 人口政策
【答案】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包括鼓励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人口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着以人作为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
6. 老年人福利
【答案】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它作为养老保险的延续和提高,在解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答案】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的关系表现在: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从而与社会学息息相关。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如下:
(1)社会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则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①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③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等等。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学的影响己经融入社会保障理论之中并保持着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巨大影响力。
(2)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3)一些社会学家的努力,是社会保障理论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涂尔干的社会整合论等,都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①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冲突为阶级关系特征的阶级制度,随着时间推移,争夺经济资源的阶级冲突将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因此应当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贫富之间巨大差距的新社会。马克思的观点立足资产阶级的社会现实,从而具有重大意义。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首相稗斯麦断言“一个等着领取养老金的人是不会反政府、反社会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事实上充当着镇压工人运动的武装“大棒”之外的“胡萝卜”,是为了防止下人阶级反抗的政治丁具。
②功能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因此,
社会学这门学科应该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功能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贡献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可以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置于整个社会系统来观察,并因此发现哪些部分需要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弥补。
(4)社会保障通常被纳入社会发展而非经济发展的范畴,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通常作为评价与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种归类习俗或许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学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5)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道德、思想意识乃至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学的优势正在于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对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启示。
8.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基础和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1)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必须大力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主要有:
①政府明晰责任,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②完善的立法,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政府任由其发展,政府必须推动立法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
③社会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非营利组织也就发展的比较好。
(2)比照企业和政府两类不同的社会组织可以从投入、产出、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概括出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的主要社会功能。
①动员社会资源
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动员社会资源。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从而动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 另一方面,发动来自社会各个力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或互助共益活动中,从而动员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
②提供公益服务
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体现了非营利组织公共性的本质,是其立足于社会、置身于公共空间并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基石。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主要有三:
a. 非营利组织将其动员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b. 非营利组织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维护并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c. 非营利组织通过接受政府委托或参与政府采购,加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的空间并提高其效率,同时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助力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