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616管理综合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业保险
【答案】商业保险是指根据风险的可保性要求,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作为基本原理,将大量同质的风险进行集中,收取保险费建命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时,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对其进行经济给付或补偿。商业保险是基于经济利益建立起来的合同关系,属于私人经济范畴。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则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只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活动,是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等价交换的结果,它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2. 第三次分配
【答案】第三次分配是指慈善事业机制,是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而言的,其是在道德力量作用之下的收入分配,与个人的信念、社会责任心或对某种事业的感情有关,基本上不涉及政府的调节行为,也与政府的强制无关。在现阶段,社会上可能只有少数人自愿转移出一部分收入,从而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道德力量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是会逐渐地(尽管是缓慢地)增大的,因此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
3. 非系统性风险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是指风险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4. 残疾人福利
【答案】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按残疾人福利的领域来划分,一般包括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文化和社会环境。按残疾人福利提供的方式来划分,残疾人福利通常包括残疾人福利制度和残疾人福利服务。
5. 三效应理论
【答案】“三效应理论,,是美国芝加哥流派的代表人物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贝克尔认为生育水平受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等三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子
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反之,生育率下降; 当物价上涨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生育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当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时,作为高档商品、耐用品、旅游等的替代效应得到强化,人们宁愿把收入用于高档商品、耐用品等项目的消费上,而不愿生养孩子,从而导致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贝克尔认为,西方国家在收入效应提高的同时,随着物价上涨以及机会成本的提高,替代效应增强,结果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下降。
6. 公积金制度
【答案】公积金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记人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会员享受的待遇,只在其账户存续期间累积的公积金额度内支付。新加坡的公积金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的强制养老储蓄制度,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成包括养老、住房、医疗在内的一项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
7. 工伤社会保险
【答案】工伤社会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 二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遗属抚恤、丧葬补助等物质帮助。
8. 凯恩斯主义
【答案】凯恩斯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理论思潮: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30多年间,,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也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摒弃以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这种传统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这一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需要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则,同时还应当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而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则,具体如下:
(1)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①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应当通过社会成员熟知的途径与方式加以公开化,以便让大众
接受必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信息,明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以及可以申请与上诉的路径及处所;
②管理机构在社会保障运行中既是责任者,更是社会保障制度公正性的维护者,它应当严格依法保护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并对社会保障纠纷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③效率是管理系统运行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之一,管理机构是否职责分明、政令是否畅通无阻、管理成本是否低廉、管理资源是否得到最优配置,均是衡量管理效率的基本标志。
由于一些官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办事效率低的原因,由私营系统来取代公营系统管理或运行社会保障事务的趋向已得到了相当多的公众的理解与拥护。
(2)依法管理原则
①管理机构及管理岗位的设置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
②管理系统必须依法运行,即管理机构只能在既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既小能小作为,也小能越权行事。
(3)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它在运行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系统,实现的也主要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有鉴于此,社会保障管理应当奉行属地管理原则,即同一地区的社会保障事务适宜由该地区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4)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虽然社会保障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但它与其他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在运行中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即使在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内部,不同的管理机构亦需要在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此外,管理系统还需要与社会保障法制系统、实施系统及监督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10.为什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答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原因在于:
(1)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的原因
实行差别费率的依据在于:各个企业、行业,生产操作要求不同,环境不同,地理布局不同,机器设备新旧不等,工人熟练程度和经验不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频率各不相同,如矿山采掘、建筑业、冶炼等行业,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其缴纳保险费率的档次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2)工伤保险应实行浮动费率的原因
实行浮动费率制度的依据在于:
①要使得工伤保险费率经常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之中,调整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指标通常有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职业病发生频率、负伤严重率、千人死亡率及工伤保险费用支付率等的增减变化;
②浮动费率机制贯彻“奖罚”分明的原则,把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结合起来,使之良性互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