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616管理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农村扶贫开发
【答案】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陛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它虽然主要是面对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2. 社区服务
【答案】社区服务是指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及必要的补充。
3.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答案】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通常,西方国家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的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4. 公积金基金
【答案】公积金基金是按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并记人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公积金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公积金基金的一种。
5. 属地管理
【答案】属地管理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当地的社会保障事务。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它在运行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系统,并需要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主要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因此社会保障管理奉行属地管理原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6. 济贫法
【答案】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将以前的各项济贫法令编撰补充成为法典颁布,这就是《济贫法》。该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并将贫民分为三类:①健壮贫民,必须做工自给; ②无工作能力的老弱残疾者,分别以院内收容与院外救助两种方式救助; ③失依儿童,分别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辅助、家庭寄养三种方式予以抚养。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来源。《济贫法》的颁布使社会保障首次有了法制化的外衣,从而可以看成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7. 康复保障(security for rehabilitation)
【答案】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交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他们借助于某种手段,改变生活,增强自立能力。康复包括提供恢复功能、补偿功能缺失或补偿功能限制的各种措施,也包括职业方面的恢复等。
8. 失业
【答案】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无法发挥,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最大可能地缓解失业状况、降低失业率便成为各国极力实现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失业还意味着失去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社会归属感的最主要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失业威胁着一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按照新标准,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5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劳动者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二、简答题
9. 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争论?
【答案】(1)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偏差
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
实践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
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早己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
(2)立足于社会保障本身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于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因此,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学科对社会保障间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3)遵循科学规律
各学术领域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10.失业社会保险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失业保险的功能主要有:
(1)保障基本生活功能
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一方面体现为生活保障功能,即失业保险机构通过向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保障了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维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其就业保障功能愈来愈突出,通过加大再就业培训支出的比重、建立就业导向的机制等来促进失业者再就业,这一保障功能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2)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
这体现在两力一面:一是由于失业保险的存在,失业者在寻找新的就业岗位时获得了经济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失业者也就有条件寻找尽可能与自己的兴趣、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岗位,从而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二是由于失业保险的存在,用人单位减轻了向外排斥冗员的经济、社会两方面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单位制定理性的、合理的用人决策,从而也更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3)促进就业功能
促进就业功能是失业保险就业保障功能的必然效果,鉴于其重要性,再谈之也不显赘述。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上述两个功能中,如通过生活保障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间接促进了就业,而且体现在失业保险机构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重视及就业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对再就业的直接推动上面。
(4)稳定功能
稳定功能一是体现为社会稳定功能:二是体现为经济稳定功能。失业保险为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不会使其因无法生存挺而走险或心理上严重失衡而危害社会,维持社会的稳定; 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及发放具有抑制经济循环的作用,是“减震器”,减轻了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