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货币银行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Ds
【答案】CDs 即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的缩写。它是一种银行发行的定期存款凭证,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它的主要特点有:①不能提前支取但可转让;@不记名;③利率较高,一般高于同期的国债利率;④面额较大,最小金额为10万美元;⑤通常采取批发方式进行交易。CDs 是银行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主动吸收存款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
2. 内源性融资
【答案】内源性融资指筹资单位不依赖外界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资金的活动。内源性融资就是利用内部资金,因此不构成企业新的债务,经营上没有外来的压力,资金往往比较稳定,可以免受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内源性融资筹资成本最低,不构成新的负担。内源性融资的缺点在于受本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融资规模有限;并且,内源性融资的盛行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导致储蓄不足,进而影响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政府干预的借口。内源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一是自身的储蓄,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准备及其他可节省的非现金费用,保留盈余、出售固定资产和移用流动资金四项。
二、简答题
3. 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货币划分层次的定义
所谓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将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随着货币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浪潮,创造出大量新的金融工具,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货币性”,有的能够直接作为货币发挥作用,有的略加转化就能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职能,从而使流通中信用货帀形式和金融工具更趋多样化。但不同形式的货币或具有某种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其“货币性”是有差别的。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了使货币供给的计量和调控有较为科学的口径,对货币供给量的管理和调控更有效,就需要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2)货币划分层次的依据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就越强。而现
实购买力强弱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例如现金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影响程度就较强;需要进行一定转化才能发挥货币职能的定期存款,影响较弱。因此,按照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3)我国货币的划分层次
我国的货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M 0=流通中现金
M 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 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 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M 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 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 3为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4. 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答案】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而带来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过程。这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因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进行需求干预治理的结果。当发生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时,假定社会总需求不变,工资和物价会螺旋上升,失业増加,产量下降。混合型
通货膨胀是政府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物价会进一步上升,从而形成所谓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如图所示。
图 混合型通货膨胀
假定最初由于生产领域的原因导致总成本上升,供给曲线AS 由初的需求曲线交于点,价格水平由P 0上升到向左上方移到最为了遏制实际产出的减少和防止出现高的失业率,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和刺激需求的措施,需求曲线由AD 0上升到AD 1, 这样使原来由成本推
动的价格上升进一步得到需求拉上的支持,相交于点,上升到P 2,需求扩张拉动的价格上升,又会进一步引起成本上升,供给曲线由AS 1移到AS 2, 与AD 1相交于e 3,此时价格水平为P3。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就表现出一种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互推动的机制,AS 与AD 分别向左上和右上方移动,价格则沿着均衡点的轨迹
呈“螺旋式”上升过程。
5. 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有什么特点?
【答案】回购交易是指资金需求方在货币市场出售证券给资金供给方,并与后者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具有其他货币市场所没有的特点:
(1)流动性强。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最长的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我国回购市场上,最长的不超过4个月,其中期限为3天、7天、14天的交易最为活跃。
(2)安全性高,这是由市场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回购协议的交易场所是经国家批准的规范性场内交易场所,只有合法的机构才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交易的双方以出让或取得证券抵押权为担保进行资金拆借,交易所作为证券抵押权的监管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回购交易的对象是经货币当局批准的最高资信等级的有价证券,可以说,回购交易几乎是无风险交易。
(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我国近年来经过多次降息,企事业单位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仅为0.72%。而回购利率是市场公开竞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市场利率水平,市场参与者如果将沉淀资金用于证券回购交易,一般可获得平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是回购市场的主要资金需求者. 回购交易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银行往往利用回购市场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
所确定的水平从P 0
到
三、论述题
6.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答案】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央银行是存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从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央银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做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就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锒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财力雄厚并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