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体系是围绕着下面哪几个概念展开的( )。

A. “知,,、“情”、“意,,、“行”

B. “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C. “感觉”、“知觉”、“观念”、“理性”

D. “感觉”、“表象”、“观念团”、. “思想之环”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包括:①观念心理学体系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③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④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2. 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班级授课组织才在以德国为首的几乎所有的欧美先进国家普及起来

B. 目前,许多学校出现了学生“爆满”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情况,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不违背教育规律

C. 文纳特卡计划计算出的儿童的年级水平意味着儿童要进行这些年限的学习活动

D. “能力分组”的教学组织可以说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正确措施

【答案】A

3.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

A. 生活即教育

B.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 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 教育即生长

【答案】A

【解析】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4. 当代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 )出版了《理解课程》一书,并阐述了美国课程研究领域发生的重要变革。

A. 派纳

B. 吉鲁

C. 麦克唐纳

D. 曼恩

【答案】A

【解析】派纳是当代美国课程领域最富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家之一。《理解课程》这一名著论述了美国课程理论近170年的发展(1828~1994)。这是一部充满时代气息的巨著——重点论述了美国课程领域经过“概念重建”之后的发展,对“政治课程理论”、“种族课程理论”、“性别课程理论”、“现象学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自传性课程理论”、“美学课程理论”、“神学课程理论”、“制度课程理论”、“国际课程理论”作了全面而透彻的剖析。

5. 下列哪一项不是“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A. 实证主义

B. 现象学

C. 存在主义

D. 知识社会学

【答案】A

【解析】“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流派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倾向: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存在经验的开发,这种倾向可以称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②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可以粗略的将这种倾向称为批判课程论。

6. 要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必须建立在( )的基础上。

A. 实践理性

B. 工具理性

C. 科技理性

D. 解放理性

【答案】D

【解析】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从价值取向看,应该以“解放兴趣”为核心。“解放兴趣”亦称为“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力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种兴趣使得人类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解放兴趣”是最基本的、“纯粹的”兴趣。“解放”意味着“从外在个体的存在中获得独立”,是一种自主的状态而不是放任的状态,它整合了自主和责任。只有通过自我反思的行为(即自我回归自身的行为),“解放”才是可能的。因此,“解放兴趣”所指向的是主体的诞生,其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力赋予”。

7. 下面各项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理论趋势的一些表述,其中哪一项不准确?( )

A.80年代后,教学设计理论开始走向整合

B. 此时,教师的角色继续变化,以对学习情境作出灵活的反映

C. 学习者与媒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为这时教学设计关注的重要课题

D. 研究者在力图把现存理论中的因素与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综合为一种新的“杂交理论”

【答案】D

【解析】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

A. 学术性

B. 专门性

C. 融合性

D. 结构性

【答案】C

【解析】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9. 1951年,在德国集蒂宾根召开的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哪一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

A. 范例教学模式

B. 程序教学模式

C.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 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在德国(当时为联邦德国),大学、高等师范院校与完全中学的代表1951年在蒂宾根召开大学与中小学会议。会议代表坚信教育“处于由于教材充塞而窒息智力活动的危险之中”,“中小学开始疏远正在不断进步的科学”。为了解决教材内容堆积臃肿、陈旧落后的弊端,会议认为“精神世界的本源现象,是可以通过个别地由学生真正理解的事实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的”。此次会议充分肯定了范例教学的思想,为范例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0.下面各项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盛起来的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是对以往的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全盘否定、破旧立新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