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综合(含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之体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作速率

【答案】动作频率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属于动作时间特征。在一定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快。

2.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又称跨膜电位或膜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是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形成的K+平衡电位。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

二、简答题

3. 简要评价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答案】(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机械地用动物的学习规律来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②过分强调客观,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2)认知心理学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S—O —R”。

①认知心理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无论在理论探讨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相比有较大突破。

②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等同于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忽略其他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从而表露出其片面性。

(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由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对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

①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真理的相对性,重视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

②但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因过于强调相对性而导致真理观的相对主义。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具有自主性、全面性和渗透性三大特点。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生物学动力机制,容易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

②由于只注重人的情感与价值,而漠视客观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4. 简述表象训练的符号学习理论。

【答案】(1)符号学习理论也称为符号一知觉假说,是由认知心理学流派学者们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时未必一定会出现肌肉系统的潜意识电活动。

(2)表象训练能够促进运动操作,是因为它可以帮助运动者获得和理解技术动作的图式编码,从而在认识层面上对技术动作进行准备和计划,对各种序列进行符号的练习。

(3)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人脑中所储存的运动图式对运动操作至关重要,因此,人可以通过对符号的学习和演练一一表象训练,将技术动作转译为符号编码,从而建立和巩固头脑中正确的运动图式,消退错误的图式,发展最佳能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4)虽然有不少实验对这一理论加以支持,但许多学者批评这种观点过于强调动作的认知成分,而且人为地将运动活动分为认知性和运动性两类,其实两者是相互渗透、难以割裂的。

5. 什么是焦虑、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答案】(1)焦虑

①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②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2)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是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3)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较为稳定的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状态焦虑来实现的。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较高的状态焦虑,即这些个体对于刺激的敏感性更强,具有引起焦虑反应的“潜质”。

6. 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不同点

①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②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人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 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2)相同点

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

不大的水平,这种机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是稳定状态的两个方面。

7. 简要回答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提出的依据。

【答案】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提出的依据包括:

(1)社会发展水平

①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②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不强;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体育目的必须依据这样一个现实状态来确定。

(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确定体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本位的体育价值观。

①体育自身的特点

a.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自然力和卫生措施等作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

b.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②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体育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身功能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因此是确定我国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依据。

(3)人的体育需求

人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相统一的结合体。人对体育的需求体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

①人对健康的需求

身体的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有机体的所有活动都表现出对身体状态的依赖性。

②人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个人的发展,无论是个性的形成,还是知识的増长,只有在其精神和身体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可能。

8. 如何理解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的体现

【答案】最初的体育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为了生存的工作,体育活动是工作之余的活动,因而具有放松性,其采用的各种项目多具有游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