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以田麦久教授的研究成果—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基本依据,把不同的竞技项目按不同的类别划分为不同的项群,根据项群理论中同属于一个项群的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共同的内在规律,在以技术主导类的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中把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属于同一个项群,本文借鉴了与网球同一项群的我国优势项目一乒乓球,羽毛球的理论研究成果,采取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比赛中乙组和丙组男子单打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全国大网赛)把抽象的比赛过程用数据直观的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在更高水平的基础上上探讨了高校网球比赛中的运行模式得失分规律和制胜的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现有的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把网球竞技比赛中的过程中每一分球的争夺定义为一个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从全国大网赛比赛中相持的多拍开始统计,对全国大网赛中丙组和乙组的网球比赛过程中近万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来比赛双方运动员多拍的分布,在多拍分布的分析统计过程中对参加大网赛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运动心理智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大网赛竞技的胜负运行的内在差异性规律和相关的阶段性差异的特征,主要研究了竞赛中双方对抗运动员的一发成功率,二发成功率和非受迫性失误,并把丙组和乙组做了对比,把全国高校网球参赛运动员的影响比赛中胜负和竞赛成绩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大网赛中的这些主要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利于高校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更有目的性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对全国大网赛研究的主要结论有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大网赛男子单打丙组和乙组参赛运动员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造成区域竞技体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中乙组和丙组男子单打比赛中拍次分布:丙组单打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次第一拍到五拍之间占到77.82%,而乙组三拍之内和十拍以上(不包括10拍)占到了55.98%,丙组中的一拍结构在比赛中最为突出,乙组十拍以上结构更加突出,说明丙组的发球和发球后的进攻优于乙组,丙组的多拍相持回合数少于乙组。(3)在非受迫性失误方面丙组平均少于乙组,在一发得分率方面丙组一发得分率高于乙组,在丙组和乙组决定比赛胜负主要体现在:二发得分率高低在丙组比赛中的胜负影响最大,非受迫性失误的高低是影响乙组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4)丙组发球和发球后的攻防能力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乙组接发球后的相持能力高低是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在全国大网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丙组的发球攻击性优于乙组,丙组的得分能力强于乙组。在发球方面看发球成功率特别是一发成功率同发球得分率相比,与胜负的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呈现反比,在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上面丙组运动员整体强于乙组,丙组的一发球和二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高于乙组。(5)全国大网赛乙组和丙组的竞赛过程中ACE球没有差异性。双误在时间的分布方面,丙组和乙组的双误在局点、盘点、赛点阶段出现几率较大,但是乙组双误时间的分布在其他时候也占较大比重,这说明乙组双误出现时间分布相对均衡。在双误空间分布方面丙组和乙组的二区的双误多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