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2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24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34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30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43

一、概念题

1. 新马克思主义

【答案】新马克思主义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社会科学界流行的一种思潮,其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人在解读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的过程中,运用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解释模式。

2. 跨国行为主体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其组织形式和成员构成是跨国的,更为重要的是,跨国行为主体已经具备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行为能力发挥职能作用。跨国行为主体是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即属于非国家行为主体,但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都是跨国行为主体。

3.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4. 寻求庇护者

【答案】寻求庇护者是指那些离开原籍国,向其他国家提出难民申请,而相关政府或是联合国难民署尚未就其申请作出决定的人。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居留在欧美工业化国家。

5. 和合文化

【答案】和合文化是现代学者张立文提出的概念。“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和”“合”二字就己单独出现了。前一个“和”的原意是声音相应,后一个“合”的原意是上下唇合拢。后来,前一个“和”演化出和谐、和平、和睦、和善、祥和等意思,后一个“合”演化出汇合、结合、融合、联合、合作等意思。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连用,从而出现了“和合”的思想。管子认为和合是可以学习的道德,民众和合了,就能产生莫之能伤的力量。自东汉以后,和合概念被中国流传的儒、道、佛等各家思想所吸收。中国古

代的思想家,之所以把“和合”连用,是因为这个概念除了有和谐、团结的意思外,更有向心、聚拢的意思,史能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6.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7.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8. 天下观的世界主义

【答案】天下观的世界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又是以道德文明的传播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特点。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天下”是由“家”和“国”构成的,即所谓“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在这里,“国”是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家”是指大夫统治的地方。政治家统一诸国,叫“得天下”; 由统一走向分裂,则叫“失天下”。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看,“天下”又有“中国”与“四方”之分。在中国的早期文明发展中,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华夏族,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自称“中国”,而对于四周文化比较落后的部族,则称之为“四方”。

二、简答题

9. 怎样看待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 比较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与分支①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自由主义是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思想流派的集合,包含不同的分支和众说纷纭的解释。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渊源关系,但指涉与内涵有很大不同。作为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其语境是国内政治,主要指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主义,其语境却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涉跨国关系。由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讨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需要了解其历史渊源及其分支的演变。

a. 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小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只要知识得以传播,大多数人就会进行正确的推理,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确保社会的进步。就跨国关

系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世界政治秩序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政治也是可以进步的,国际关系可以经由这样的途径得到改造:个人自由保护——自由国家扩大——国际制度约束——国际秩序的建立。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促进和平,在政治上相信共和制国家可以实现和平。由于信奉自由放任原则,古典自由主义尽管也包含有法制与制度的内涵,但不强调对国际事务进行外部干预。

b. 新自由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清楚地表明国际秩序才、能经由自由放任的途径实现。德英等欧洲国家尽管有密切的相互依赖,但在战争中却打得你死我活。事实使得一些自由主义者认识到,和平必须“建立”,而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于是,通过国际制度的管制来建立国际秩序的思想就产生了,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在学术上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与解释,在这里主要指强调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

②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支

a.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亦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从威尔逊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到罗斯福策划建立联合国,其指导思想都是想通过建立世界性组织来实施集体安全原则。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

b. 自由制度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依赖模型。这一学派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己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正是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赖,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他们的代表作是1972年出版的《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和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他们提出的模式称为“复合相互依赖”,认为这种理论比现实主义更接近现实,可以说明国际关系中的可见变化,即国际战争减少,经济权力的影响超越了军事强制,并且出现了一体化的全球贸易模式。自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