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综合(金融市场、金融学)之货币银行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B 股股票

【答案】B 种股票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指以人民币标明股票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B 股主要在香港地区、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

B 股股票的主要特点有:发行人为中国境内中资企业;购买者必须是境外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发行必须委托经中国证券主管部门审批可以经营B 股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主要在香港、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采用包销方式承销。

2.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答案】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

二、简答题

3. 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基本构成。

【答案】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精神,银行资本应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组成。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依据这一精神,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具体情况规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随着我国银行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适应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就有关银行资本构成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根据2004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包括如下内容:

(1)核心资本。这主要包括:①实收资本或普通股;②资本公积;③盈余公积;④未分配利润;⑤少数股权。

(2)附属资本。这主要包括:①重估储备;②一般准备;③优先股;④可转换债券;⑤长期次级债务。

(3)资本的扣除项。这主要包括:①商誉;②商业银行对未合并报表的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③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尽管规定的资本构成更加多样化和规范化,但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仍然十分单

一。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②银行盈利规模的差异,使得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同;③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基本没有附属资本,这必然影响了资本总额的增加。

4. 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银行?

【答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加稳定的通货,也要求银行券成为能在全国市场广泛流通的一般信用流通工具,而这样的银行券显然只能由信誉卓著、信用活动有全国意义的大银行集中发行。现代银行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更没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必要。在银行业初期,分散的银行券发行逐步暴露出其严重的缺点:①不利于保证货币流通稳定。②分散小银行的信用活动领域有着地区的限制,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地区内流通。

(2)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阻碍经济顺畅运行。于是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

(3)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陷于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有时则因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银行缺乏稳固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而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在必要时为它们提供货币资金,也即流动性的支持。

(4)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业经营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它们在竞争中的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的动荡,较之非银行行业要大得多。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司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

上述建立中央银行的几方面客观要求并非同时提出的,中央银行的形成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5. 治理通货膨胀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这个定义具有以下几个含义:第一,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的上涨,不是某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第二,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过程,不是物价一次性上涨;第三,物价上涨多快可以认为是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2)各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都将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看作是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f 而治理好通货膨胀,则可以克服这些负面效应。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意义包括:

①克服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在工业化国家中,大多数人是依靠工资或薪金生活,工资收入差不多就是全部收入。在通货膨胀时期,工资的上涨往往落后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因此工人的实际收入降低,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另外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即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这影响信贷市场的正常运作。治理通货膨胀,可以消除其再分配作用,保证劳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转。

②克服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上涨使居民和企业的实际储蓄水平降低,即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实际上流入到政府。强制储蓄作用影响了居民和企业实际可用作消费和投资的资本,实际上是通过通货膨胀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这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从而影响市场有效率地运转。

③防止经济社会危机。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超过一定界限从而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可能引发社会经济危机。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运行,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而它所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急剧下降则会导致阶级冲突的加剧,治理通货膨胀可以防止更恶劣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以免引起经济社会的冲突。

三、论述题

6. 比较分析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

【答案】一般而言,企业的资本来源是由内部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两部分组成,因而其筹资方式可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大类。

(1)外部筹资

筹集外部资金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发行新的股票,另一种是发行债券,其中有一部分资金具有混合性特点,其筹资方式介于普通股和普通债券之间,如优先股、认股权、可转换证券等。

①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是构成新事业最基本的资金来源,也是其他筹资方式的基础。从发行企业的角度来评价普通股的筹资,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普通股筹资的优点:首先,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企业有盈余,并认为适合分配股利,就分给股东;若企业盈余较少,或虽有盈余但资金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可不支付或少支付股利。其次,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利用普通股筹集的是永久性资金,除非企业清算才需偿还,它对保证企业最低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第三,发行普通股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可为债权人提供较大的损失保障,提高企业的信用价值,降低债务筹资的成本,并为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四,由于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普通股实际上是对企业总资产的一项看涨期权,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收益能力和成长性,普通股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因为执行该项期权可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理论上是无穷大)。

普通股筹资的缺点:首先,以普通股筹资会増加新股东,这可能分散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基于这个原因,小企业及新设立的企业都避免利用普通股筹资。其次,新股东具有与老股东相同的剩余索取权,可分享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这对于老股东来说会稀释其每股收益并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第三,普通股筹资的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相对风险较高,相应地要求较高的风险报偿率;从筹资企业来讲,普通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券利息那样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从发行费用来讲,普通股一般也高于其他筹资方式。

②债券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