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868儿童心理与教育[专硕]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

【答案】(1)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少年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因此,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②青年早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到高中二年级时,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逻辑思维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

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在此阶段,其形式逻辑思维获得了相当完善的发展,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形式逻辑思维,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使得青少年的思维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善。

(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思维形式上

①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包括:

a.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b.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形式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形式。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是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辩证法所进行的思维。在高中生的思维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②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増长,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不断地反思,即青少年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逐渐明显化。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节的能力。思维监控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

③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如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

2. 请谈谈你对“中年危机”的看法。

【答案】中年危机,即成年中期个体所经历的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状态。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年人经历着身心、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面临更多的压力,这些变化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易出现中年危机。

(1)中年期的身心变化

①生理的变化。人到中年最明显的特征是生理变化,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过去很少出现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频频光顾。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这些变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

②心理的变化。中年人面对因身体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因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家庭角色的转换产生的心理不适,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事业与家庭、是保持独立个性还是随波逐流等诸多矛盾。中年人若是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便会导致种种心理冲突及困扰的频频发生,产生如焦虑、失望、烦躁、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继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中年期的人际关系改变

①亲子关系的改变。从大多数家庭看,中年父母面对子女踏人青少年后期至成年初期,这时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顺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长,这些变化使得中年父母难以适应,或者与子女常发生冲突,或者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

②双亲衰老与病故。步入中年,许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对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年事已高,逐渐衰老,甚至离去的残酷现实,从而产生悲伤、内疚等心理。

③夫妻关系调整与婚姻危机。中年阶段是婚姻最容易亮起红灯的时刻。不少中年夫妇在以往的日子里对夫妻关系及感情关注不足,沟通不良,待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最终以离异告终。也有一些夫妇由于面临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改变,未能及时调适,性生活不协调,婚姻不满足感増加,而踏入婚外情的陷阱。

(3)中年危机的心理调适

①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②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④重视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感情,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少了牵挂,多余的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增添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

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谈,有时易产生怠倦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永远保持年轻。

人到中年并不等于发展停滞、难以创新、生活重复,关键在于怎样面对中年危机,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新起点。

3.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如何进行品德培养?

【答案】(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对人的社会行为包括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论。他提出,道德行为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以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强调模仿与观察在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班杜拉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惩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作用。即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某些相应的行为。他称这一现象为观察学习,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这种观察学习形成的,提出了“道德观念和行为经过后天的观察学习可以形成和改变”的观点,强调教师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性,强调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他还强调了社会环境中的影视和书刊等传播媒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班杜拉不赞成道德发展过程分阶段的观点。社会学习论者设计了一系列试验,如攻击性行为的实验、抗拒诱惑的试验、言行一致的试验等。这些实验均以其周密的设计、严格的控制以及与生活情境的接近,而令人信服地充分论证了以上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品德培养的启发

在道德知识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道德内容,包括语言和表象的形式作为教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自我评价,领会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发展为观念;在道德情感方面,引导直接的情绪场景体验,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发挥想象能力,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道德行为方面,学习榜样行为,増强道德意志,抗拒诱惑,养成良好的习惯,消除坏习惯。

4. 在对发展心理学研宄结果进行分析时,如何处理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关系?

【答案】定性分析就是对发展研宄结果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发展研宄结果的量的分析。在对发展心理学研宄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处理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存在着巨大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着眼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则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依据不同。定量分析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③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