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水浒传》与《红楼梦》是中国的两部著名古典小说,也是性别诗学特征极为明显的两部古典小说。从两性互鉴角度看,在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最具阳刚之气,《红楼梦》最具阴柔之美。因为,两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反映在作品中的性别观有巨大的落差。一部崇男抑女,一部崇女抑男;一部是近古时期个体意识尚不鲜明、崇尚武力征服的英雄传奇之作,充满着儿童式的纯真和痴迷,一部是人文意识抬头,崇尚平淡自适的家庭生活之作,要求人性解放,洋溢着两性爱情的迷醉和圆熟;一部主刚,一部至柔,可以说象征着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性别意识的两座高峰。分析这两部小说的性别意识,能够充分挖掘封建社会性别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渐渐朝着文明方向发展的历程,还可以验证女性渐渐浮出历史地表的轨迹。 除此而外,在表达两性观念中,两部小说的一些基本艺术手法尤引人注目,在稳定的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两部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化特点,人物形象追求多元化性格表达,注重环境、心情、衣饰造就的特定意境,等等。这些相同的艺术技巧使两部作品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品味,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对两性关系的表达有美化、纯洁、强调的趋向,所以,文中第三章即论述两部作品相同的艺术技巧的运用。 除相同的艺术技巧外,两部作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表现性别观念中不同的艺术技巧的使用了。《水浒传》在继承文学传统中英雄阳刚美的性别气质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理念、情节、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的创作手法将英雄的雄壮、慷慨、威猛推向新的美学高度,艺术效果也以阳刚之美为主。《红楼梦》则在继承文学传统中佳人阴柔美的前提下,把佳人进一步雅化,分别采用皴染、烘托等艺术手法一点一点加强渗入、感染的艺术效果,把女性的阴柔美推向极致,结果是使浓郁的女性化气息充溢了作品的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另外,本文还探讨了这两部作品对中国性别观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水浒传》的神性是超越人性的,其参照对象是一般的男子(市民)而非女性,是男性对拥有勇武力量的理想建构;而《红楼梦》中的佳人却始终笼罩于男性视线的审视下,通过男性眼光来表现女性的"神"性--如花似玉的容貌、冰清玉洁的资质、兰心慧质的智慧等,表现出的性别文化品格是尊重女性。认同女性,这是对以前小说中"塑造"女性的延续和发展,这种具有前瞻性的两性态度,与现代女性主义有不谋而合之处,即肯定女性的生命价值、文化价值、性别价值。实际上,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一定时期内两性关系的奋斗方向。 《水浒传》和《红楼梦》两部作品互为参照,创造文中两性批评中的两个案例,同时《水浒传》和《红楼梦》又与其它作品(《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互为参照,成就了他们分别居于阳刚美和阴柔美之首的地位,加之两部作品又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文化品格的种种特征,对它们的诗学性别进行分析:从《水浒传》到《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成了一条从英雄到佳人的人物塑造过程,这个过程开始讲述的是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后来则主要表现个体人生的喜怒哀乐的"小事"。主题的转移也从描绘英雄业绩和战争风云变幻为展示个人的命运和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因而,在史诗等叙事艺术形态中并无重要地位的爱情主题,由于其事实上构成了个体生命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在小说文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从英雄到佳人,意味着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从原来的男性崇拜"武力""尚义"到贾宝玉的女性意识张扬,反对封建道德说教,社会性别的主体发生了变异。由宣传"义"到宣传"情",主要说明男人已由当初追求"义"的真诚下降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虚伪,并且用女性的"真""情"作为拯救社会堕落的新力量,反映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中两性关系的思考和美好理想。 经过以上方法的论证,不仅把泛泛意义上的性别诗学概念具体化、理论化,而且提升了它们的文化价值,为女性文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如何本土化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