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0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2. 结构性赤字
【答案】结构性赤字(充分就业赤字)是指在假定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出现的赤字。在实际生活中,其表现为一国的预算赤字中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部分。结构性赤字发生在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的条件下,其一般用于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将财政赤字作为外在变量看待的。结构性赤字是财政政策努力调节的对象,调整的主要手段包括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等。
3. 灯塔政府
【答案】灯塔政府是指在特定公共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了最优质服务的地方政府。这一概念来源于布莱尔政府提出的灯塔地方政府计划,该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实行奖励和在地方政府中开展经验交流的做法,实现发展学习型的公共组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的目的。
4. 政策过程模型
【答案】政策过程模型是指从政策执行过程中牵涉的重大因素分析政策执行的模型。这一政策模型是1973年由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的,也是最早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是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理想表现方式,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合理性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等内容; 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和个体,包括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 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包括执行机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和信心; 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参见图:
5. 积极行为
【答案】积极行为,又称作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变更现存法律关系的行为。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存款利息的决定。积极行为通常是政府为适应客观行政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改变,通过改变现有制度对公众的生活产生影响,化解冲突、缓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预期的计划、政策、目标。
6. 泰罗
【答案】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泰罗的组织管理理论成为当时组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导学派。他的理论被称为“泰罗制”,泰罗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理论要点在于:
①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以基层管理为基础泰罗提出了以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度、标准化管理、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被称作管理技术学派。
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他注重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和工作协作,试图通过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配合,来达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③强凋任务管理和职能主义。任务管理即对工人在一定时间里的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做标准化的处理,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成绩直接联系起来的方法。实施任务管理要以计划和控制为前提,即如何组织管理的问题,为此泰罗提出了职能主义理论。泰罗认为应当把计划与执行区分开来,并加强专业化职能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建立组织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这样既能增进组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又可以改善工厂行政首脑处理“例外”事件的活力。泰罗的职能主义理论摆脱了传统的、依靠个性进行组织管理的旧模式,开创了科学组织管理之先河。
7. 配置效率
【答案】配置效率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通过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可以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数量组合的状态。配置效率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实践中,配置效率是很难测定的,因为最佳组合的标准难以确定。提高配置效率主要靠调整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
8. 确认事实权
【答案】确认事实权是指追究行政责任时,行政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确定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无误的权利。事实清楚是责难和处分的前提,事实不清楚就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确认事实是保持行政责任顺利实施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和追究行为主体都有确认事实的权利,事实既包括特定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也包括所处环境的客观原因,即动机与事实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认定事实都是实现行政责任所包含的制裁机制的首要条件,构成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重要依据。
二、简述题
9.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巴黎公社时期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在巴黎公社时期,就实行过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被选举者对选举者负责的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在机制,一直未能得以明确,自僚主义的侵权和损害行为始终未能得以有效克服。
(2)中国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我国关于行政责任的宪法原则是明确的。我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的政治法律原则; 并明确指出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但在实践中,我国行政责任一直存在着法制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在法律制度上,缺乏完整的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体系。于宪法之下既没有配套成龙、分门别类的具体法律、法规,也没有统一的法典。
②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完整、清晰、正确的概念和较长远的理论规划。轻视系统的理论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行政责任制度的指导意义,因而在实践上常常混淆社会主义的正当的公民权利与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之间的界线,用国家至上、集体至上否定个人的合法的利益与要求。
③在体制结构上,国家政治休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党政关系不够清楚。
④在政府内部,机关各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明确、细致、稳定、长期的职位、职务、职权、职责相一致的工作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