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郭士立
【答案】郭士立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来华办报的一位外国传教士,也是香港英治时期的高级官员,曾三次在中国沿海各地游历,收集情报,在上海等地贩卖鸦片并在“阿美士德”间谍船上活动,同时散发宗教书刊。郭士立不仅精通中文,能讲普通话及闽粤方言,还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已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姐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
2.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3.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4.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性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 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5. 4P 理论
【答案】+4p; 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Cprodnot )、价格(prioe}、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 )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促销—企业
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6.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7. 社会营销
【答案】社会营销是指一种运用商业营销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或者运用社会公益价值推广商业服务的解决方案。社会事件或公益主题一向是最吸引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多企业把商业运营模式放到公共领域,以此来开展营销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社会营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隐性打动消费者,促进企业发展。
8. 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二、简答题
9. 简述认识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的意义。
【答案】(1)报纸和电台、电视台的商品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报纸是商品,报纸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读者花了钱来买(订阅)报。报纸的商品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电台、电视台行销手段只有一次售卖,即出售一定的时段给广告客户,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让受众有意或无意、自觉或被迫地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也收听收看广告。电台、电视台的广告同样按量按质论价,按量指广告占有时段的长短,按质就是视听众的多寡而定。
(2)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①积极意义
经常考虑读者的需要。新闻媒介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受众就不愿去买、去看,一
切意图都会落空; 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 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②消极后果
以商业原则指导办媒体,冲击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在商业原则下,媒体不再以满足公共知情权为己任,而以报纸发行量及电视、电台的收视率、收听率为第一诉求。为此,在媒体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事实证明:物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会使产品越来越价廉物美; 而精神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却往往使产品的格调越来越低下。
(3)积极应对传媒的商品性
如何对待传媒的商品性,发挥其积极面、抑制其消极面是传媒治理的中心课题。在欧盟,市场效率和核心价值两大考量中,确保核心价值始终放在优先地位上。而在中国,“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的媒体运行的基本方针。
10.受众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的手段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对传媒活动行使监督控制权。具体来看,行使这一权利的手段有:
(1)个人信息反馈,例如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向媒体和传媒活动提出建议或意见。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限制媒体行为。比如在新闻报道存在因虚假而危及个人名誉,或者侵犯个人隐私时,被侵害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主要是切断其广告来源。当然,这样的手法一般人难以做到。
11.简述当前世界新闻学的几个主导性理论。
【答案】当前世界新闻学主要由四种主导性理论,包括: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①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②主要观点: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