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军人保障
【答案】军人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军人保障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社会保障系统相联系的子系统,它在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2. 军人退役安置(military veteran aftercare)
【答案】军人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的经济和服务保障。经济保障包括发给退役者安置费、各种临时性生活津贴和生产性贷款; 服务性保障包括就业安置、就学安置、落户安置、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是国家因应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单独为军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的生活安全。我国军人退役安置体系主要包括退役士兵安置、退役军官安置及军人转业培训等内容。
3.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答案】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机制的总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因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和民族传统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可以概括为政府管理、自治管理与民间管理等模式; 按照集权程度,则可以分为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集散结合管理等模式。
4. 公积金基金
【答案】公积金基金是按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并记人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公积金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公积金基金的一种。
5. 灾害救助
【答案】灾害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目的在于帮助社会成员度过灾害发生带来的生活困境。如地震救助、洪水救助等。灾害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及以工代h 等。
6. 属地管理
【答案】属地管理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
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当地的社会保障事务。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它在运行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系统,并需要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主要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因此社会保障管理奉行属地管理原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7. 互助保障
【答案】互助保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经济援助与服务援助等)的一种生活保障系统。它一般由非营利性的互助组织承办,具有自愿参加、互助共济、非营利、合作制等特点。互助保障是一种在特定团体或社区内部内生的生活保障机制,它的社会化程度不如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但无疑属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自然延伸和有益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薄弱的经济实力往往无法支撑起一个全民化的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互助保障在内的各种补充保障机制便很自然地具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
8. 员工福利
【答案】员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机构福利),是以企业或社会团体为责任主体,专门面向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①广义的员工福利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国家规定实施的各类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及其他商业团体保险计划、股权、期权计划、其他自主建立的福利计划等,它本质上属于职工激励机制范畴,是职工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狭义的员工福利是指为满足职工的生活或工作需要,企业自主建立的、非法定的、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险有哪些特征?
【答案】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力和义务的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考察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发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和义务结合型
尽管政府与雇主均承担着供款责任,但劳动者要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仍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因此,权力和义务相结合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特征。
(2)预防性
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时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面向劳动者,它保障的不是劳动者己经发生的生存危机,而是其可能发生的收入损失或剧降风险,解决的时劳动者未来的或可能遭遇的生活风险。
(3)补偿性
社会保险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主要限十收入损失补偿,即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获得给付。从社会保险那里得到的补偿只能是对受保障者收入损失的一定程度的补偿,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4)储蓄性
只有积累社会保险基金,才能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收入中断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才能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保险资金在征集与管理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储蓄性。
(5)责任分担
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多渠道,不仅由劳动者、企业单位或雇主缴费,政府补贴,还会有相应的投资收益等,三方共同筹资,不仅体现了社会保险责任的分担,而且也保证了资金来源的可靠性。
(6)互助共济
参加社会保险者定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特定风险而受到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取一定数量的保险金,从而达到了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目的。
10.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不同,可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国家政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其关于社会保障分配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福利经济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以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由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1873年,由德国新历史学派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主张实行“社会政策”,强调通过举办诸如社会保障、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以缓和阶级矛盾。
(2)原则、目标、覆盖范围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是是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