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简讯
【答案】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是一种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言语报道事实的新闻文体。它一般不交代事情发生的经过和背景,没有多余的解释性的话,也没有导语,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和简短的文字,将事情的简要情况迅速地报道出去。简讯的篇幅非常精短,至多一两百字,少则几十字。简讯虽然简短,但并不代表所报道的消息份量轻或者新闻性弱,有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事实,重大新闻往往也会以简讯的形式出现。
2. 延安((解放日报》
【答案】《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3.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4. 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
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的特征是:主客观音响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主述与背景); 地点的不可变性; 即时性; 直观性与描述性。其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能产生很强的现场感。短处是:地域跨度较大或时间跨度大的新闻内容,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现场报道受报道形式的局限,往往容易表象化。
二、论述分析题
5. 在互联网上检索2002年和2003年的失实新闻报道,分析导致这些报道失实的原因。
【答案】(1)失实新闻报道(暂举两例)
①事件一:2002年7月8日,((XX 时报》刊登题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称:地球生命只剩50年》的报道称:“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50年,除非从现在开始就找到办法,在2050年之前将地球人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去。上述观点是于7月9日公布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 )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的核心观点。”
核实:有关媒体随即向WWF 核实,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并没有进行这样的预测。
②事件二:2002年7月28日,((XX 商报》发表题为《记者乔装探秘刘晓庆捕后生活》的报道称:“门卫向记者透露,刘晓庆的待遇要比一般的罪犯高,因为考虑到她是一个名人等种种角度,看守所给她安排了一个人的单独房间,而且房间里可以洗澡,还有空调,一天三顿饭,生活上应该不错。”
核实:7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就有关传媒报道刘晓庆羁押状况失实之事举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不断有媒体称,刘晓庆现在单独住一个房间,房间内有空调、卫生间、淋浴房等,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些报道严重失实,纯属炒作。发言人证实,刘晓庆目前和几名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共同羁押在一个监室内,接受同样的管理,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2)导致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总体上分析,新闻报道的失实可以分为目的性失实与技术性失实。
①目的性失实
目的性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编造故事,杜撰新闻。纵观近年来中国媒体上发布的假新闻,不少是写作报道的人道听途说、凭空捏造的故事。他们为了赚取稿费,为了谋取各式各样的利益,而不顾事实,任意编造。
事件二关于刘晓庆的假新闻属于这类失实,即不经过记者采访而凭空捏造,以讹传讹,有借刘晓庆的明星身份炒作之嫌。
②技术性失实
技术性失实是指报道者并没有故意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而是由于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制约,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其进行如实报道。这种原因导致的失实报道数量是巨大的。
事件一属于技术性失实,由于记者未能客观核实消息来源,导致报道失实。
6. 为什么说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试结合实例说明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
【答案】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即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特殊的价值和独特的作用。
(1)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原因如下:
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②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③事实最符合受众需要
a.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先想知道一些道理。
b. 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在阅读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相信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所做出的判断,而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更讨厌那种充满大话、空话的宣传和强制性的灌输。
c. 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也指出,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
总之,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内容是事实; 新闻写作最基本的素材是事实; 新闻写作成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事实。没有过硬的事实,有再过硬的笔头也是做无用功。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手段是如何运用事实。
(2)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典型事实应具有以下特点:a. 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b. 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c. 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d. 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再现场景”是指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场景再现”在有关新闻写作的一些论述中被称为“以氛围逼真”,即“让受众犹如身历其境地感受新闻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再现的写作方式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它所增强的可感性显著,对读者说服的效果相应地也显著。
第一人称再现法,是指由记者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也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具有特殊的真实魅力,使得读者在“请看事实”的过程中,接受与领会记者传达的信息、想说的话。
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运用背景材料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表达记者的倾向,是客观报道的主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