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2. 人物通讯

【答案】人物通讯是指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具体而言,人物通讯是指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3. 描写性消息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简笔勾勒。它主要的体裁形式包括: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花絮。它的功能包括: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4. 现场短消息

【答案】现场短新闻是指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的消息。现场(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短小。现场短新闻多是对现场情况的再现,所以多运用描写手法,但是现场短新闻不一定都以描写为主,未必都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凡来自现场,直接报告现场情况的短新闻,哪怕不描只述,都应当看做是现场短新闻。

5. 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是指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与传统的人物、事件、工作、风貌通讯不同,社会观察通讯并非着眼于社会上的某一个别人物、个别事件,或者某一方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某个地方的风光风貌,而是在上述各类通讯的报道范围之外,用广角镜头透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观念的通讯。在不同的媒体上,社会观察通讯有不同的称谓,“新闻观察”“纪实报道”“问题通讯”“调查报道”,以及某些报纸上的社会大特写等等都属于社会观察通讯。

二、简答题

6. 简述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答案】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评述相间的报道式样。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在于:

(1)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评,是分析研究的结果,要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中也含有评的成分,然而,述评中的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中的分析,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分析与评论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实际上,新闻作品都是主观加工的产物。客观的加工过程,只是观点的由来与表述均以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为手段,只是更强调客观色彩罢了。新闻述评与一般的分析性新闻,如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的差异也在这里。前者主要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而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就加工一一认识过程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对某些问题早有“看法”,早有议论的愿望,某种新闻事实或新闻由头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议论的契机。从这个角度讲,它们也的确如莱斯特·麦克尔所说,“是一种受论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如果一定要将述评与分析性新闻加以区别的话,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差别之一。

(2)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评论和分析性消息有所不同。在一般的评论中,事实只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它们未必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未必是完整的。分析性新闻虽然要以大量事实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仟意调遣的材料,而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所以,总体来说,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地反映事实。

7. 阅读下面两条短消息,就其采访与写作中的优点或缺点,分别写出评论性短文。

第一篇:形似别墅收费一元

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

(本报记者刘学华通讯员张斌华武汉报道)江城武汉最好的公厕日前向市民开放,然而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

两座投资约150万元的公厕位于汉口西湖广场两侧。有关人士称,这是该市最高档的公厕。 记者日前见到,豪华公厕的宽敞大厅里分列两排红木座椅,三室分别为男厕、女厕、残疾人专用厕,不用水冲。然而高贵的外表加上一次一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工作人员说,生意清淡。

(《中国商报》2000-06-05)

第二篇:

我国平均20个学生一位老师

本报讯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200万教育“园丁”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向世界上最大的受教育人口群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平均每20多名学生有一位老师。

截至1999年底,全国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148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78.6万人,担负着86万余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2.44亿在校生的培养任务。同时,72万余所各级成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19.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万人,培养着各级各类成人在校学生8346万人。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在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1991年,高等学校职称改革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2000-09-11见报)

【答案】(1)第一篇文章的优点:标题简单明了,只看标题就能知道事实。

第一篇文章的缺点是思路不清晰,语言混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导语部分没有与标题相照应,不但没有说公厕形似别墅,更没有点出重点一一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一句,出现在导语里,更是不知所云;

②第二段与报道重点关系不大,作为背景材料放在最后一段更合适;

③报道应该有对市民的采访内容,将市民的看法作为直接引语会使报道更有说服力。

(2)第_篇文章的优点:运用数字,使报道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说服力强。

第二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①文章没有指出数据信息来源,可信度大大降低;

②第三段与全文内容脱节,缺少对材料的过渡性说明;

③导语语言有些啰嗦;

④报道重心没有充分展开。

8. 简述风貌通讯的分类。

【答案】风貌通讯的选材比较广泛。如果按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2)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三、论述题

9. 以深入采访,精心写作为题,论述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答案】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也是完成一篇稿件的先决条件,因为新闻报道的是事实,采访是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手段。而对新闻写作而言,则是把采访来的事实加以表现。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概念

①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采集素材、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了解,以新闻形式去反映有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活动。采访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记者最基本、最经常的业务活动之一,被新闻界认为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②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是使新闻得以传播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新闻写作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2)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