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历史课双语教育(学)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历史教学

  摘要

  进入新世纪,随着加入WTO,中国在一切领域都在加速与世界接轨、迈向现代化。在当前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经启动。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模式和试验在全国大量涌现。其中“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成为一个倍受瞩目的焦点。   “双语教育”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进行的教育,其最狭义的定义就是“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一般是指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双语教育(学)能够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不会有负面影响。国际上的双语教育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成就,中国的双语教育(学)的试验才刚刚起步,但发展很快。双语教育(学)是在中国社会快速实现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特别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外语教育“高耗低效”弊端,以培养专业过硬、外语突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具体着眼于改善外语的习得环境和拓展专业学科的国际视野,从而达到外语教育和学科教育“双赢”的目的。实施双语教育会对我国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甚至国家民族的兴旺产生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作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双语教育的理论,在教学中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大胆试验,在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水平。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吸取外国的长处和经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育(学)模式体系。   本文首先从“双语”、“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概念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入手,阐释“什么是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再从双语教育(学)的背景、性质、目的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并理性的分析了我国目前双语教育改革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在“中国应该具体怎样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和亲身的试验,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即以“渗透式”为主、“沉浸式”为辅建设中国式的中学阶段历史课双语教学模式体系;最后,从整体上就制约中国双语教育的几个关键因素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