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答案】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竟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市场体系是在市场交换关系中所包含的有不同交换内容和交换主体的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结成的市场总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规范性等特点。按市场客体结构,市场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点是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及产权市场等。

2. 银行信用

【答案】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经济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4.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或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产生垄断的原因是:

(1)对关键性原料的独家占有,专门的生产技术知识也由独家占有。

(2)拥有一种产品或加工过程的专利权,在其有效期内其他人不能进行生产。

(3)政府颁发的特许权,允许独家经营,以排除例如外国厂商的竞争。

(4)一个行业的技术设备非常庞大,如需充分发挥其效能只要一家厂商就够了。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5.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6. 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体现。

7. 投资效益系数

【答案】投资效益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其公式是:投资效益系数一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额。

投资效益系数反映了投资效益的高低。投资效益系数越大,说明投资效益越好; 反之,则相反。如果投资效益系数较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效益取得,就可以用等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效益,或者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多的效益。

8.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

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二、简答题

9.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市场经济中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自主经营,即企业拥有经营的自主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的经营主体和交易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有权决定经营什么、经营多少和怎样经营,有权按效益最优化原则配置资源等。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程度不等地要接受来自政府的有关调节和干预,但政府不得直接深入企业内部干预企业的合法经营。

(2)自负盈亏,即在扣除成本、税收后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亏损由企业自己负责。只有自负盈亏,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才有足够的经营动力和压力。当然,在市场经济国家,针对特殊情况,对个别行业的企业也给予必要的扶持甚至补贴,但这种扶持和补贴是有限的,不会在根本上改变自负盈亏的市场制度。

(3)自我发展,即企业规模的扩展、经营链条的延伸、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都取决于企业自身能力并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其预期的获利空间自主决策。企业投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或主要凭借自身能力或信誉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途径获得。规模扩张受硬预算约束。

(4)自我约束,即企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除必须接受相关的法律约束、市场交易规则的约束、政府规制的约束、市场道德秩序的约束等来自企业外部的约束外,还必须实行内在的自主自觉的行为限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要在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形成自觉的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