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答案】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
(1)布局
①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十方圆三白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②由祠堂、宅院、花园三部分构成,南北方向展开,花园位在其中。
(2)风格特点
①西半部以正方形水池为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有两座建筑对称分布; 东半部以正八角形水池为中心,水池中心有正八角形水榭,亦有南北中轴线,东、西水池有一条横轴线穿过,水体风格受西方园林影响较大;
②园林花团锦簇,四季如春;
③园林雕饰丰富精美;
④建筑体量偏大,与环境不甚协调;
⑤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2.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封建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份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秦、汉。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小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筋,也是享家园林的前身。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公元220~589年)即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
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即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个时代起,园林的发展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即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己失去汉、唐的阎放风度,但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即清中叶到清末,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此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3. 简述《园治》里“园说”在篇首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所包含的意思。
【答案】“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1)“景到随机”,意思是园林造景要适应地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包含两层意思,
①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
②建筑的配置必须服从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4. 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金谷园为魏晋六朝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为西晋石崇所建。金谷园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关于这座别墅园,石崇的《思归引》、《金谷诗》和潘岳的《金谷园诗》皆有介绍。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咏吟的场所。
(2)特色金谷园有前庭和后园之分,亭台楼阁备极华丽,建筑内外金碧辉煌。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有从事生产的水稚、鱼池、土窟等,从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可以推断金谷园是一座巧妙利用地形和水系的园林化庄园。人工开凿的池沼和由园外引来的金谷涧水穿梭萦流于建筑物之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供垂钓。湖水清澈甘甜,菱荷竞美,鱼跃蛙鸣。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前庭的沙棠,后园的鸟稗、石榴,
柏木林中点缀梨花等。
5.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答案】(1)“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2)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6.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于分割与联系园林空间的常用造景手法。
【答案】(1)分景:指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将大面积的园林空间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局部空间所形成的景观。分景是细化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对于大型公园或大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依据园林功能分区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景区空间,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体古典园林空间设计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园林分景的设计:对于大型公园或城市绿地,应依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要求专门设置不同的园景区域:如中心广场区、喷泉广场区、儿童游戏区、水景区、垂钓区、大型草坪、花坛区、种植区、观赏区、体闲购物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对于不同古典园林区域的位置选择,要注意将安静休闲区、垂钓区等与儿童游戏区、购物区分开设置,动静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每处园景区域,要做到区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丰富多彩,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落实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种材料所形成的景观,称为隔景。作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实隔、虚隔及虚实相结合的分隔手法。
①实隔:常采用实墙、山石、建筑、密林等力一式分隔空间,使游人的视线在一个空间看不到另一个空间的古典园林景观。避免相邻景区人群干扰和声音千扰。
②虚隔:常采用水面、小桥、堤、岛、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视线通过遮挡还是能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古典园林空间的景观,虚隔的方式丰富景观的层次,使得景致更深远、丰富,具有观赏性。
7.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试简单描述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