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答案】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极大影响:

(1)现代科技革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2)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受到现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影响。例如: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受到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许多新问题的推动。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 实践与真理的之间的关系

【答案】(1)实践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①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

② 实践把人的目的、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属人的对象世界; ③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其三种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实践、社会交往实践以及科学实验。

(2)真理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其本质规定。它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从相对逐渐走向绝对,是它的一般发展过程。它来源于实践,随实践发展而发展。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它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真理。它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3)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真理的本性

真理的内容包含思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关系。要判定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不可能从这种关系的任何单独的一方得到回答。在主观范围里是无法解决的,而单凭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也不能将主观和客观直接加以对照。只有依靠主观与客观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形式,才能检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②实践的特点

a. 实践的性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过程是把人的主观目的加以物化,实践的结果就是物化了的主观目的,由此检验出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实践不仅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这是实践成为真理标准的内在根据。

b. 实践标准

第一,从它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来说,是绝对的;

第二,从它是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是有条件的来说,则是相对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实践标准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这反映了真理标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 社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表现在社会革命为消除阶级对抗,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或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总之,社会革命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社会具有进步作用。

4. 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何区别?

【答案】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而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正确的。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接受客体的信息,并对其筛选、存贮、加工的过程,这也就是反映的过程; 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看成是头脑中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是主观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人的认识的实际过程。

5. 如何理解认识是能动的反映的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反映的摹写性

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表现形式不论有多么抽象和复杂,归根到底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

(2)反映的创造性

反映的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要是以概念、命题、公式等抽象形式出现的理论体系,并小仅仅是与直观客体相对应的感性形象。有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人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3)摹写与创造的辩证统一

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性摹写,而不是直观镜面式的摹写; 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编造。如果把反映完全等于摹写,看不到其创造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能动性的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如果只讲反映的创造性,看不到其摹写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6.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案】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1)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仟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2)区别

①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它不包含人和社会的因素;

②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小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加困难。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3)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