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答案】(1)意识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作为意识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且人脑在劳动中不断进化完善,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创造性。因此,“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2)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义可以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①对象意识指向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过程,它形成对客体的“物的尺度”的认识。
②自我意识则是指向人类自身的各种关系、体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它形成对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认识。
③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指向性和功能是不同的,但它们在人类的意识活动中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二者在意识活动中不可能截然分开。
2. 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答案】(1)时空的无限性
①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其特性是一维性,时间无论向后追溯多远,没有开端; 无论向前探索多久,没有尽头,永远不存在“无时间”的状态。
②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广延性、伸张性是无限的,空间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延伸出去,永远不会达到尽头。
(2)时空的有限性
①时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的每一具体事物,其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毫无例外会走向灭亡。
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
(3)时问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①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必然把具体的现实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包含于自身之中,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谓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
②有限体现着无限。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然而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又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于有限之中,而且任何一个有限的物质客体,就其特性、层次说也是无限的,是包含着无限的有限客体。有限和无限既相互排斥、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革命要具备怎样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才会发生?
【答案】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时,就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调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区摧毁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革命需要具备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才会发生。
(1)革命产生的客观形势列宁在讲到革命的客观形势时说:“统治阶级己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突破日。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风暴时期··,…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没有革命的客观形势,就不可能爆发革命。
(2)革命产生的主观条件
不是任何革命的客观形势都会引起革命。有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再具备革命的主观条件,才能引起革命。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形成足以推翻反动政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就是革命的主观条件。对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来说,促使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综上所述,革命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4. 请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1)从研究对象来讲,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从内容上讲,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3)从阶级属性和功能来讲,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从本质特征上讲,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学说。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5.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怎样的?
【答案】生产关系虽然是被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但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小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是说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提供可能性,而要使生产力在事实上得到发展,还需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否则生产力还是小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适合与阻碍的程度,依据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例如,一种社会制度没有被推翻,虽然反动统治阶级不可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它能够对现存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某些局部的调整,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力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总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于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前提的。
6. 实践的中介
【答案】实践的中介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必须借助的各种形式的工具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工具是适应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就实物构成来看,实践的工具可以分成两类:
(1)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从手工工具、畜力到机器系统和动力系统,都属于这种实践工具。这一部分实践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强化了人的某一方面的体力,放大了人的某一方面的功能,从而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导体而发挥作用。
(2)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下具系统。
从传统的望远镜、显微镜到现代的自动探测器、遥感装置,从机械计算器到电子计算机系统等,属于这类实践工具。这一类工具是人的感官和大脑的放大,对它们的使用突破了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自然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主体接收、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评述
作为实践活动的工具系统并不是互相外在的,而是在人类实践中互相交织,共同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中介系统。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客体为基本框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7. 请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答案】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极大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