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68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效率测定
【答案】效率测定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搜集和处理生产、管理等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以衡量该活动是否有效的活动。效率测定有其特定的测定途径与方法,其要素包括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效率示标、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在实践中,效率测定实际上是设计实施框架和效率示标,并根据设定的要求和程序收集和分析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方面信息的活动。
2. 依法行政
【答案】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日标而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此过程中,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具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行政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
行政法治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职权法定化、行政机构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和行政责任法定化。行政法治的实现途径有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法律监督、保障司法独立和争取社会认同等。
依法行政的内涵主要包括:
①行政执行机关是有法律规定的;
②行政执行所依赖的行政权力来自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③行政执行过程中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
④行政执行机关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违反法律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行政调解
【答案】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行为主体主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行政调解具有法律效力,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调解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为调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4. 古德诺
【答案】古德诺是早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先驱人物、行政学的奠基人之一。古德诺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推动了行政学的发展,使行政学在独立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古德诺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
策的决定。是由议会掌握的制定法律和政策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的执行。其是由行政部门掌握的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权力。这样,古德诺就否定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②确立了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古德诺将行政学与传统的政治学区分开来,认为行政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研究政治问题,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的标准。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的因素和政治权宜等政治排斥在行政之外,而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并规定常务官在政治上中立。
5. 强制收入
【答案】强制收入是指国家行使其政治权力从国民收入中强制征收的收入,如税收、规费等。
6. 圣地亚哥共识
【答案】圣地亚哥共识是指美洲国家首脑为解决“拉美化”的严重后果,于1998年4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会议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拉美化”指拉美地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经济危机、政权更迭和社会失范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针对这些问题,圣地亚哥共识提出的主张包括六个要点:
①必须减少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使每一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
②人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
③不应该降低国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④健全法制,实现社会稳定;
⑤提高妇女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⑥完善和巩固民主制度。
7. 行政理想
【答案】行政理想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和追求,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行政理想就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追求,其涉及现代汉语中的政治方向问题。狭义的行政理想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岗位上和职业活动中追求和向往的职业价值目标,即希望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实现的价值追求。
8. 主管监督
【答案】主管监督是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主管监督部门享有较大的和较广泛的监督权限,其监督对象和监督领域也较复杂和广泛。因此,其监督任务、机构设置和技术手段多具有综合性。主管监督部门通常直接向政府首脑负责,但其具体权限因国家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
二、简述题
9. 简述公共支出的分类。
【答案】(1)按其是否有直接补偿可分为:
①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实现各种职能而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财政资金,其体现各级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直接影响全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
②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的方式向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单方面转移的财政资金,其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
(2)按公共财政支出的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及价格补贴支出等。
(3)按国家职能,公共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这是一种通用的国际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法将政府职能分为经济服务、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其他四个方面。
(4)按公共财政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5)按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只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的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10.简述效率优先论。
【答案】效率优先论是指提倡以效率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权利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竟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利相联系。换言之,效率优先论认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即没有个人权利就没有个人自由,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市场竞争,而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效率。因此,个人权利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
(2)效率反映真正的公平,政府干预将导致公平虚无。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映个人努力的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效率反映真正的公平,政府不能通过干顶实现“结果均等”,因为这会损坏社会发展的机制,最终导致“公平”的虚无化。
11.简述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运动共性。
【答案】自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革命”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群体开展了一场广泛的持续了大约二十年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不同国家在改革的目标、侧重点、程序、方式、评价等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改革的基本动因、客观诉求和主要理论依据却表现出了共同性、一致性、相似性:
(1)改革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中,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不断创造和增加社会财富; 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解决社会财富的分配,维持社会的基本公平和正义。在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了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避免合法性、正当性危机,理性的政府和理性的社会通过修正政策和政府改革,及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