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68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授权

【答案】非正式授权是指无法律特别规定、或组织体系之外的非程序性授权活动。非正式授权主要使用于非正式组织大量存在的行政权力体系当中,其规范性和程序性较低,却相对灵活。虽不属于普遍现象,但非正式授权确是行政授权中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一般都是在特定情况中采用的,如:在工作过程中,下属工作人员厌恶正式程序,或不愿遵守规定的程序,甚至抵制正式的授权。

2. 思维方式

【答案】思维方式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方式。它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思维方式是构成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基本支点,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即具有物质性又具有非物质性。①思维方式的物质性表现为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 ②思维方式的非物质性表现为它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捉摸,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3. 双方行为

【答案】双方行为,又称行政契约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相对方协商达成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合同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是:

①必须有一方以上当事人,当事人一方为行政行为主体。另一方则既可是单一民事主体,也可是多个民事主体;

②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

③各方意思表示相一致或相对应。相对方的最后同意是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必备条件

4. 办公时间

【答案】办公时间是指政府工作人员上下班起止时间和每天工作时长。每天工时由政府统一规定,各机关不能自行更改。但上下班起止时间,可以由机关主管依本机关工作特点和季节的轮

转而变换。工作人员必须依规定准时到所在机关上班,不得迟到早退。

5. 经验决策

【答案】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6. 成本函数

【答案】成本函数是指反映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小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量之问相互关系的函数,表示为C=C(P ,X )。其中C 表示成本,X 是各种投入构成的向量,P 则表示各种投入相对应的价格所构成的向量。成本函数可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对成本函数而言,当产出一定、投入要素的价格一定时,成本可以达到一个最小值。在实践中,当产出及投入要素的价格一定时,可根据成本函数计算出效率和无效率。成本函数测定的是总效率值。

7. 官僚制伦理观

【答案】官僚制伦理观是指传统行政学关于官僚层级制下行政主体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的理沦观点。官僚制伦理观是以卢梭的人民主权假说为基础的,其要点是:①权力是由大众掌握。公众把权力赋予行政主体,由他们代表公众,按照公众的意愿独立行事。②政治中立。为了保证自身的公共性,行政应该与政治分离,保持自身独立性,不受政治干扰。官僚制伦理观倡导政治中立就要求行政权力具有自主性。行政主体一旦能够独立自主行事,未必总是会按照公众意愿,其中还存在主体福利最大化的问题。这就导致公共机构的代表性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8. 法规分析方法

【答案】法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从法理、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和政府官员及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研究政府行政行为的条件性或局限性的研究方法。在现代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因政府“他建立”的公共属性,法规分析方法是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二、简述题

9. 试论行政职能的构成。

【答案】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主要包括:

(1)维持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主要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较为普遍认同的国家典章法令,建立、确定和巩固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国家的主要价值规范,国家的法统。

(2)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则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保卫职能在国家间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国防、外交、对外政策,保卫国家主权,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 对内则主要表现为:

①保卫公民的宪法权利,包括财产拥有权、言论自由权、劳动权、种族和性别等平等权、被保护权等等;

②维持社会秩序,表现为通过运用国家强制力量,譬如,警察、军队、监狱等,使法律得到遵从。

(3)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

(4)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其主旨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使其不会、不能因自身的利益而非法或不当地侵扰国家、社会、他人、其他行为主体的权利。

②为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多数人的利益、长远利益,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

(5)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公共设施、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通讯、公共咨询、公共信息、公共教育等政府投资兴办及监管的事业,都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公园、公立图书馆、公立学校、政府公共信息网页等则是典型的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

(6)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政府发展职能的价值内涵,也是政府发展职能的价值评判标准。

10.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答案】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其学科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涉及的对象和事务几乎无所不包,与此相一致,行政管理学也就必须要研究涉及各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2)实践性。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公共行政学就是要使这一过程合法、合情、合理、行之有效。为此,就必须从这一过程中寻找、觉察和发现问题,经过客观的分析和周详的论证,进而提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对策。实践性是公共行政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系统性。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进而产生整体效应。以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公共行政学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研究各种行政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提出解决各种复杂的行政问题的正确之道。

(4)技术性。研究和解决行政问题,不仅要有正确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指导,而且要有科学、可靠的方法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