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902石油地质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韧性剪切带
【答案】韧性断层是指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即一种狭长的高应变带,又称韧性剪切带。
2. 熔岩
【答案】熔岩是己经熔化的岩石,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出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介乎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虽然熔岩的豁度是水的十万倍,但也能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成岩。是指喷出地表的岩浆,也用来表示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3. 洋隆
【答案】洋隆是指是大洋底部的一条宽阔的延伸很长坡度平缓的隆起带。与洋中脊相似,顶部通常有断谷存在,大多具裸露的岩石和巨大的玄武岩。顶部火山作用和构造运动都很活跃,沿着顶部火山作用和构造运动都很活跃,沿着海隆的翼部,也有一些火山岛和海底火山,它们之中有一些是沿着转换断层带发育的。
4. 冰川的积累区
【答案】冰川的积累区是指冰川积累冰川物质补给来源在冰川上的堆积区。大气固态降水(雪、雹、霜、雾淞)、吹雪、雪崩雪以及以液态或固态形式保持在雪、粒雪或冰面的降水,都是冰川物质的补给来源。它们在积累区主要在冬半年堆积,堆积的数量以年纯积累量表示。当其大于蒸发、融化和其它消耗时,冰川规模则扩大,反之,即缩小。
5. 承压水
【答案】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
6. 水解作用
【答案】水解作用是由于水的电离作用,矿物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作用,形成带有OH-的
新矿物。复杂的水解作用对于硅酸盐类和铝硅酸盐类岩石的风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过程包括分解矿物、带出某些元素、与氢氧离子组合、水化作用等。
7. 矿泉
【答案】矿泉是指含有大量矿物质的泉。一般是温泉,有盐泉、铁质泉、硫磺泉等。有些矿泉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又称矿水,具有医疗作用的地下水,一般都是温泉,有盐泉,铁质泉,硫磺泉等。
8. 陆壳
【答案】陆壳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己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9. 溶解作用
【答案】溶解作用是化学风化过程的另一种常见的形式。任何矿物都能溶解于水,只是溶解度不同而己。含有CO 2或者其他酸性气体的水,可以使矿物、岩石更易发生溶解。对于一些蒸发盐类,如石膏、岩盐等,水的溶解作用表现尤为明显。
二、简答题
10.叙述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
【答案】(1)河流的动能(流量、流速)
(2)影响流速的三因素(坡度、河床宽度、滚石负荷状况)
(3)河流的侵蚀作用
①侵蚀方式(溶蚀、冲蚀、磨蚀)
②侵蚀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
(4)河流的搬运作用(底运、悬运、溶运)
(5)河流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
(6)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当侵蚀基准面下降,陆地上升时; 或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流量增加时,平衡被破坏,河流重新下蚀,此过程称之:可以形成深切河曲和河流阶地。
11.地震前后会产生哪些地震地质现象?
【答案】(1)地震发生前
岩地震发生前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
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①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 )。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
②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
,③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2)地震发生后
地震发生后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 使城乡道路拆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12.试述人工修建大坝之后,对大坝上游和下游的河流地质作用影响?
【答案】(1)上游
修建大坝后水库蓄水,水面上升,纵坡降减少,局部侵蚀基准面抬升,喝水流速减慢,下切作用减弱,流水侵蚀减少,搬运速度和能力减少,搬运的泥沙无法带出,沉积作用增强,泥沙在水库底部沉积,形成一个回水三角洲,这个三角洲朝水坝方向渐渐递升,泥沙颗粒变细,使水库逐渐变浅。
(2)下游
源头提高及上游沉积作用增强,河水几乎不带任何负载,对下游地区平原的泥沙量减少,造成下游被海岸侵蚀。由于负载少,下蚀作用增强,河流向下切的深度会增加,原下游河床内松散的沉积物会被流水侵蚀而河谷加深,因此下游平原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崎岖不平。
13.简述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答案】(1)地球的内部结构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
(2)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地壳
a. 分布特征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厚度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1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