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802石油地质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岩石圈
【答案】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变化很人,大洋岩石圈的厚度一般在60km 左右,最大不超过100km ; 在大陆地区,岩石圈的厚度大部分都超过100km ,平均厚度120km 整个岩石圈厚度平均为100km 。
2. 岩浆岩
【答案】岩浆岩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当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中时,称为岩浆侵入活动,由此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当岩浆喷出地面时,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岩或喷出岩。
3. 变晶结构
【答案】变晶结构是指变晶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反映的结构的统称。是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形成的,变晶结构具有自形程度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映现象常见、常具有定向性等特点。
4. 下蚀作用
【答案】下蚀作用是指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
5. 溶蚀漏斗
【答案】溶蚀漏斗是指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其形成除受溶蚀作用外,还受重力崩塌作用。漏斗直径几米到数百米,深几米到几百米。成因有两类:一类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的溶蚀漏斗,底部往往被溶蚀残余物质所充填,有的底部有落水洞。另一类是溶洞顶板塌陷而成的塌陷漏斗,横断面呈筒状。
6. 流域
【答案】流域是指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7. 陆壳
【答案】陆壳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己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8. 向源侵蚀
【答案】向源侵蚀是指因下蚀作用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的过程。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床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由于各条河流的水量,河源地面坡度、岩性及其构造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
9. 石钟乳
【答案】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石钟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石钟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
二、简答题
10.地球因具有哪些特殊的条件因而有了生命的起源? 又因具哪些条件而促进了生物界随着地质发展得以不断演变与发展?
【答案】(1). 必要的组成物质
要有碳,氢,氧,氮等生命元素. 同时也应看到,生命物质由简单的有机物转化而来,有机物的产生为生命奠定了直接的物质基础。
(2)适中的光和热
光和热的意义首先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 光在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适中的光和热产生了适宜的温度,当然也就保证了碳原子的化学键不被破坏,生物过程正常进行。
(3)液态的水
水在适宜的温度下以液体状态存在. 水是生物体绝对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介质,生物所需的某些矿物质是从水中而来的。
(4)大气
类似地球上的原始大气,还远不足以最终决定生命的存在. 这种大气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或电火花合成有机物,但是因为缺少足够的氧,不能保护生命安全不受陨石的损伤,缺少臭氧层不能保护生命安全不受紫外线的损伤,同时也不具备适当组分不能保护行星表面的热量.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对生命存在至关重要。
11.试比较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及沉积等作用与地表水有什么不同?
【答案】(1)地下水
①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潜水(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承压水(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②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2)地表水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湿地、水库的蓄水量、土壤的渗流性、此集水区中地表径流之特性。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分。人类的开垦活动以及兴建沟渠则增加径流的水量与强度。
12.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答案】(1)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基本同期产出,矿物成分比较一致,而且斑晶和基质基本都是全晶质。
(2)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非同期产出,矿物成分相差很多,基质一般都是隐晶质。
13.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
【答案】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得也最清楚。它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1)水平构造
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它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如第二系的红层中常见。在水平构造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
(2)倾斜构造
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岩层层面与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倾斜岩层常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由不均匀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3)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叫褶曲。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续弯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