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冷度

【答案】过冷度是指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相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2. 晶面族

【答案】晶面族是对称关系(原子排列和分布,面间距)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等同晶面,用{hkl}表示。

二、简答题

3. 在位错发生滑移时,请分析刃位错、螺位错和混合位错的位错线/与柏氏适量与柏氏矢量

外加切应力

之间的夹角关系,及位错线运动方向。

4. 铸锭结晶过程中,晶区通常有几个,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铸锭结晶过程中,通常有以下几个晶区:

(1)表面细晶区。其形成是由于铸模的强烈冷却作用,使表面层的过冷度很大,从而在表面产生很细的晶粒。

(2)柱状晶区。表面细晶区形成后,释放的结晶潜热使铸模温度升高,造成冷却作用下降。此时,过冷度减小,形核变得困难,只有细晶区中现有的晶体向液体中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次轴垂直于型壁(散热最快的方向)的晶体才能得到优先生长。

(3)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生长到一定程度,由于前沿液体远离型壁,散热困难,冷速变慢,而且熔液中得温差随之减小,这将阻止柱状晶的快速生长,当整个熔液温度降至熔点一下时,熔液中出现许多晶核并沿各个方向长大,就形成中心等轴区。

5. 实践表明,高度冷轧的镁板在深冲时往往会裂开,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镁板冷轧后会产生

织构,在平行或垂直于板面方向施加应力,取向因子为

零,几乎没有塑性,因此,进一步加工就很易开裂。

外加切应力

【答案】如表所示。

6. 写出fcc 、bcc 和hep 晶胞中的四面体、八面体间隙数,致密度和原子配位数。

【答案】(1)间隙数。:foe 晶胞有4个八面体间隙,8个四面体间隙;bee 晶胞有6个八面体间隙,12个四面体间隙;hep 晶胞有6个八面体间隙,12个四面体间隙;

(2)配位数。Bee :最近邻8个,考虑次近邻为(8+6)个;fee :最近邻12个;hep :理想状态12个,非理想状态(6+6)个。

(3)致密度。fee :0.74;bee :0.68;hep :0.74。

7. (1)写出固体热导率的定义和公式。 (2)指出传导热流的元激发。

(3)指出在低温和高温下热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并描述在这两个区间内的主要物理过程。 【答案】(1)固体热导率的定义为:单位温度梯度所引起的热量流密度,即

式中的系数k ,在非金属固体热导率的表示式为

式中,c 为固体热容;

为声子的平均速度;1为声子的平均自由程。

(由声子贡献)及电子热导率

式中,

以典型值代入后得

(由自由电子贡

(2)传导热流的元激发为声子。

(3)对于金属,

其热导率通常由晶格热导率

献)两部分所组成,即

因此,典型金属的热导率主要由自由电子贡献,即

式中,le 为电子平均自由程,依赖于电子-声子散射过程。所以

式中,

为温度为T 时的平均声子数。

是杂质密度)与t 无关,所以

在高温区:在低温区:

在极低温区:声子数很少,主要是杂质散射,

8. 在室温下对铁板(其熔点为1538°C )和锡板(其溶点为232°C )分别进行来回弯折,随着弯折的进行,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案】由

可知,在室温下,Fe 加工为冷加工,Sn 加工为热加工。随着对其进

行来回弯折,铁板发生加工硬化,塑性下降很快,硬度及脆性很大,随着继续变形,最终导致铁

板断裂;Sn 板属于热加工,不会发生加工硬化的现象,但由于热加工会产生动态再结晶,会出现加工流线及带状组织,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各向异性,顺纤维的方向较垂直于纤维方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经过长时间弯折会变得弯曲。

三、计算题

9. 有铀和硼两种材料,若已知铀的密度为子量为10.81,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原子量为235.03, 硼的密度为

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材料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和原子数公式可知铀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为:

同理,硼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为:

10.求图中六方晶系的轴和b 的晶向指数。其中b 是

轴与

轴的角平分线。

图 六方晶系及四指数坐标轴

【答案】对于轴有U=l,V=0,W=0。 依照下式

可求得:

对于b 有U=l,V=2,W=0依照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