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视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真教育”。海内外相呼应,浑然一体。由于中国科学社的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方面: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

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 各种新教学方法如道尔顿制等的试验广泛开展; 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2.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3.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儿部分组成?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

【答案】教育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教育学科某一课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它反映当前教育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研究的问题

这一部分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这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这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说明研究问题的研究近况,己经取得哪些成果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4. 简述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答案】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他的教育思想有:

(1)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益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具体表现为:

①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

②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

③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④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

(2)影响:

①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

②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附属于君主。

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5.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答案】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过重要贡献。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谓之“全人生指导”。

(1)“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全人生的指导”的内容:

①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做出贡献为幸福。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要求将青年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思考人生的目的,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

②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杨贤江旗帜鲜明地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他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

③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健康生活就是体育生活。杨贤江认为,有鉴于传统教育的缺陷,健康生活尤显重要,也是青年应有的态度和义务。健康生活是个人生活的资本,倘若健康生活不完全,人将不能有所生产,近乎废物。

④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劳动生活或称职业生活,是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人人都应持“乐动主义’,快乐地劳动,并以之与生活目的保持一致,轻视劳动就是轻视了自己。

⑤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公民生活就是社会生活,要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青年人尤其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⑥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文化生活或谓“学艺生活”,包括科学、文艺、语言、常识、游历等的研究和欣赏活动,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

6.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