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31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地关系图式

【答案】人地关系图式是斯宾塞和托马斯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的。该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该图式包括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六对联系带,每对联系带义都受到另两个要素的影响,因此,该图式反应出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这四个要素组成人地关系的基础,缺一不可。

2. 城市地域

【答案】城市地域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

①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

②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3. 文化整合

【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后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4. 资源问题

【答案】资源问题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5. 人口容量

【答案】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影响因素包括地域的开放程度、时间规定性、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生活水平的高低、分配

方式与社会制度、小同目标下的人口容量以及承载人口的基础,主要特点有人类在人口容量上的主观能动性,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人口容量对现实人口制约作用的不确定性。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

6. 政治空间结构

【答案】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

7. 地理人种

【答案】地理人种是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它是以洲为单位而划分的人种,是相当于对洲的范围自然环境长期而连续地适应所产生的结果,但其分布范围实际上与各大洲的界线并不完全重合。地理人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亚洲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非洲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印度地理人种、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8.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9. 种植园农业

【答案】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10.生计农业

【答案】生计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即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其产品除主

要为了自己家庭成员所消费外,剩余量小大,用于交换其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如农具和衣服等。

11.文化特质的源地

【答案】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 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12.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答案】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在对多种文明的起源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说明如果没有当时对环境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

二、简答题

1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的含义。

【答案】(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的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2)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含义

①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②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环境保护是相对的,也是平等的和统一的。

④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认为,目前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模式,首先减少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⑤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用生态观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

14.语言传播和扩散过程的主要特征。

【答案】(1)外延性和连续性

语言“波形扩散”理论指出,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这是语言传播和扩散的外延性。在语言向外延伸过程中,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地区传播的,所以语言在地区分布上有连续性特点。

(2)距离衰减性

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离起源地或中心越近,这种文化现象越强烈,越远则越弱。语言的扩散过程也符合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