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学科教学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2.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
,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
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3.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4.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5.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
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6.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7. 语素文字
【答案】语素文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又称表语文字。它用来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
,因而和语言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义单位)
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例如汉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所以有人把汉字说成语素文字。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
8.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二、简答题
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指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与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它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10.听音节,把声母记下来。
(1)纳( ) 勒( ) 梨( ) 泥( ) 拉( )
拿( ) 庐( ) 奴( ) 女( ) 旅( )
兰( ) 男( ) 宁( ) 料( ) 闹( )
(2)胡( ) 符( ) 灰( ) 肥( ) 回( )
飞( ) 分( ) 昏( ) 红( ) 冯( )
番( ) 欢( ) 辉( ) 虎( ) 环( )
(3)资( ) 知( ) 渣( ) 砸( ) 则( )
遮( ) 猪( ) 租( ) 斋( ) 灾( )
邹( ) 周( ) 招( ) 栽( ) 彰( )
(4)瓷( ) 吃( ) 擦( ) 插( ) 车( )
策( ) 粗( ) 锄( ) 柴( ) 才( )
昌( ) 仓( ) 充( ) 超( ) 蚕( )
(5)思( ) 诗( ) 撒( ) 沙( ) 赊( )
色( ) 苏( ) 书( ) 筛( ) 腮( )
桑( ) 商( ) 手( ) 生( ) 岁( )
(6)老( ) 庙( ) 方( ) 荒( ) 山( )
三( ) 程( ) 层( ) 增( ) 森( )
人( ) 入( ) 闻( ) 安( ) 鹅( )
【答案】(1)纳(n ) 勒(1) 梨(1) 泥(n ) 拉(1)
拿(n ) 庐(1) 奴(n ) 女(n ) 旅(1)
兰(1) 男(n ) 宁(n ) 料(1) 闹(n )
(2)胡(h ) 符(f ) 灰(h ) 肥(f ) 回(h )
飞(f ) 分(f ) 昏(h ) 红(h ) 冯(f )
番(f ) 欢(h ) 辉(h ) 虎(h ) 环(h )
(3)资(z ) 知(zh ) 渣(zh ) 砸(z ) 则(z )
遮(zh ) 猪(zh ) 租(z ) 斋(zh ) 灾(z )
邹(z ) 周(zh ) 招(zh ) 栽(z ) 彰(zh )
(4)瓷(c ) 吃(ch ) 擦(c ) 插(ch ) 车(ch )
策(c ) 粗(c ) 锄(ch ) 柴(ch ) 才(c )
昌(ch ) 仓(c ) 充(ch ) 超(ch ) 蚕(c )
(5)思(s ) 诗(sh ) 撒(s ) 沙(sh ) 赊(sh )
色(a ) 苏(s ) 书(sh ) 筛(sh ) 腮(s )
桑(s ) 商(sh ) 手(sh ) 生(sh ) 岁(s )
(6)老(1) 恼(n ) 方(f ) 荒(h ) 山(sh )
三(s ) 程(ch ) 层(c ) 增(z ) 森(s )
人(r ) 入(r ) 闻(w )
11.简述汉语吸收汉语外来词的形式,并举例说明外来词的汉化。
【答案】(1)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例如:法兰西、巴尔于、镑、加仑、模特儿、摩托、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喇嘛等等。引进外族有、本族所无的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四大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