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惯习
【答案】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实践过程中持久潜
,即是对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
实践的前认知把握。
2. 法理型统治
【答案】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因此,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而科层制则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3.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作为“手段”
4.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5.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6.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7.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8.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口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9. 社会进化论
【答案】社会进化论是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有机体是相似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延续,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10.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简答题
11.试以社会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答案】(1)失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默顿从价值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 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默顿所指的文化目标是社会依据它的规范体系认为是值得有、值得存在的东西; 制度化手段是社会认为是合法
地获得文化目标的方式。
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
,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
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②默顿根据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两个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五种适应模式,如表所示。
表
“+”表示承认文化目标,或采用制度化手段;
“-”表示不承认文化日标,或不采用社会认为合法的制度化手段。
附合,既接受社会的文化目标,又遵循社会认为是合法的制度化手段。
创新,是指人们认为社会的文化目标是正当的,但却采取为社会所不允许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形式主义,是指那种己经失去了社会中的文化目标,而盲目地坚持那些制度化手段的现象。 隐退主义,既反对文化目标,也反对达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的手段。
反抗,既反对惯常的目标,也反对社会倡导的手段,他们期望在变革之后有一种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
③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越轨行为(包括犯罪行为)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在上述五种适应类型中,除第一种类型外,其他四种模式都是程度不同的越轨行为。
(2)我国当前社会里很多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金钱和权利等,一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学、无专业技术的普通工人,由于地位低、工资不高、缺少就业机会等等,决定其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多的金钱。
另外我国的一些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还不太完善,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人可以依靠某些不正当的于段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许多财富。但是有些人,由于自身原因比如贫困、残疾、疾病等原因通过社会上所普遍认为的合法的制度手段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挺而走险作出社会越轨行为,有时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为了实现取得较高社会地位和得到较多金钱的目标,往往不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而采用非法手段,即他们由于被剥夺了合法地获取财富的机会,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成功,只好求助于盗窃、抢劫之类的非法的、犯罪的手段。默顿认为这是下层社会财产犯罪率偏高的原因。
(3)我国政府需要在制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更多人能够通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