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624艺术学之艺术学基础知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拟定情绪
【答案】拟定情绪是指根据剧本人物以及戏剧情节所要弄清楚的人物情绪。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在创造一个人物形象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能够表演出人物的情绪体验,演员能够根据剧本表现出拟定情绪是演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小剧场戏剧
【答案】小剧场戏剧是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仅指物理空间小,多上演先锋性实验剧目,与大剧场的概念相对立,多与大剧场传统剧目的艺术观念和方法相悖,是对大剧场的挑战,具有反叛性特征,大小剧场的冲突反映了正统派与先锋派的对立。
3.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答案】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领导的。他反对以虚构的故事和人工的布景演出电影,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媒介的误用。英国纪录片学派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 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他们看来,电影艺术意味着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著名影片《漂网渔船》,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了革命性意义。
4. 迪斯尼
【答案】迪斯尼取名自其创始人华特•迪斯尼,是总部设在美国伯班克的大型跨国传媒娱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我们熟悉的唐老鸭、米老鼠等众多经典的动画形象都诞生于这个公司,当今的迪斯尼已经远远不止于从事动画电影这一行业了,已经扩展了迪斯尼手表、迪斯尼饰品、迪斯尼少女装、迪斯尼电了产品等多个产业。由于许多人都是从小看着迪士尼的动画片长大,所以迪士尼所涉及的各大产业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丰硕的商业价值。
5. 维也纳乐派
【答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刻的继承关系,共同对欧洲音乐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派音乐的特色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影响了维也纳乐派。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6. 有量记谱法
【答案】12世纪中叶以后,教士弗朗克在其《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叙述了有量记谱法。这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有四种音符:倍长、长、短倍短。完美的比率应该是一个倍长音符包括两个长音符,一个完美的长音符应该包括三个短音符。
7. 景别
景别是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一般是以画框内成年人身体部分多少为标准),可以进一步分景别为若干种,主要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答案】
二、简答题
8. 简述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舞优戏的发展状况。
【答案】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舞优戏迅速发展,其中的戏剧因素也在不断加强,虽然这时的歌舞优戏还处在萌芽的戏剧表演状态,却对后世戏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1)汉代流行的一种歌舞表演叫做“角抵戏”。角抵,是两个人摔跤或拳斗,而“戏”的字义本身即带有竞技之意。汉代最为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讲述了东海人黄公,年少时武艺高强,能够制蛇御虎,年老后气力衰竭,最终为白虎所杀的故事。由于《东海黄公》已是一种故事表演,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中国戏剧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开端。
(2)歌舞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歌舞表演为主。来自西域的“拨头”表现了一人之父为虎所伤,遂上山找寻父亲的故事。共有八段音乐,演员披头散发哭泣着表演,较之无唱无白的《东海黄公》有了更多歌舞成分。“大面”又称“代面”,是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形式。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大面出于北齐,源于兰陵王因为容貌俊美缺乏杀气,故而戴着木刻面具与敌人作战的故事,人们据此编成了著名的大面戏《兰陵王入阵曲》。这种戴面具表演的形式对后世戏曲中脸谱的勾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产生于北齐的《踏谣娘》是歌舞戏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表现了一位苏姓郎中酗酒后殴打妻子,其妻哭诉于邻里的情节,表演形式且步且歌,载歌载舞,众人帮腔。这是古代一出讽刺性戏剧,作品中男扮女装、小丑扮相以及一唱众和的形式,都说明了中国戏曲中的传统表现手段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3)参军戏以调笑滑稽为主,其中被戏弄的对象叫“参军”,执行戏弄任务的角色叫“苍鹘”,参军戏最初以说白为主,后来逐渐加入了管弦伴奏。唐代诗歌中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骼”的描述,可知这种形式在唐代仍十分流行,直至宋杂剧兴起后才走向衰落。
9.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主要有:
(1)坚持写实主义
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画学衰敝至极。而若要拯救中国画,则应以复古为更新,即复六朝唐宋之法,以院体画为正法,做到“能专精体物”,状物写实。徐蜚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2)绘画以素描为基础,重视写生
为实现他所坚持的改良中国画的教育观念,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同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一样,研究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要达到师法造化的目的就要靠写生。
(3)提倡用西方技法改造中国画
这种艺术观是和他一贯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的。因此,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对中国画进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种气质和审美趣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他的素描教学一度是全国最具权威的,并影响至今。
10.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答案】黄翔鹏先生在《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一文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作了形态学的宏观考察,认为中国占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为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它们和现代音乐之间,至少发生过三次千年一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就在于社会生活因经济的、政治的原因而发生的剧烈变革。在历次断层中,都有社会生活的巨变,足以引起某种失去生活依据的音乐发生失传现象。
但其演变规律体现在:断层现象促成新艺术的诞生。在某些音乐失传的同时,音乐却以形态的改变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逐步把传统音乐推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11.结合设计艺术作品简析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答案】设计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设计与艺术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