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847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技术进步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试述高新技术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
【答案】伴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己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模式转换的基本力量”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新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新生产工具、新管理方式等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新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因此具有改变区位选择成本或效率的可能性。
(2)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技术与知识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十分明显。
2. 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答案】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舍尔1949年发表了《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这些阶段为:
(1)自给自足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区域之间缺少经济交流,区域经济呈现出较大的封闭性,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散布状态。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乡村工业开始兴起并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乡村工业是以农产品、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主要集中分布在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方。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区域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也不断地扩大。
(4)工业化阶段
这个阶段以矿业和制造业为先导,区域工业兴起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一般情况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纺织等行业,随后是以工业原料为主的冶炼、石油加工、机械生产、化学工业。
(5)服务业输出阶段
在这个阶段,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的输出逐渐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时,拉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的输出。
3. 什么是霍夫曼定理?
【答案】该定理是霍夫曼在1931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即:
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
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1)。第一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4. 经济全球化内涵及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其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如何?
【答案】(1)经济全球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国际循环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跨国公司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以全球生产网络形式组织生产的结果。
(2)经济全球化理论基础
商品(包括服务)、信息、技术及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全球各地联系不断加强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
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
a. 国际化是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的扩张,反映了国家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的扩大; 全球化不仅包含经济活动的空间扩张,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功能联合,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组织本质上的变化。
b. 国际化表示了地理范围的扩大,但联合强度却很低; 全球化既包括地理空间的扩大,同时更重要的还包括联合强度的增加。
②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联系
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基础。
5. 产业集群有哪些类型?
【答案】关于产业集群类型划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美国学者马库森的分类和韩国学者朴杉沃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集群
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点是,由小企业为主构成,不存在主导企业。这些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供给或需求联系。企业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柔性生产系统、转包活动、股权转让等。企业的衍生和发展主要植根于当地,与当地社区相融合。
(2)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有中心企业,它控制着地方经济,有较强的地方和非地方网络; 中心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占主导,它们所组成的生产系统是柔性和大宗生产系统的综合,小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不重要; 地方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作用相对较小。
(3)卫星型产业集群
卫星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多区位公司或跨国公司的分支工厂,企业的联系主要是非地方性的供应者和顾主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地方性联系十分有限,在与外部长即离网络联系发展起来的大宗生产系统在产业区发展中起控制作用。
(4)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高级中心和辐射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新建立的企业或者由大企业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分化出的新企业对地方性网络的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生产过程的垂直分化也有利于地方性和非地方性网络的发展。
(5)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
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是卫星型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和植根性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伴随着外围区企业的发展,其技术和管理等在当地不断扩散,出现新的企业,同时原有企业也在分化。
(6)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
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地方性网络和非地方性网络的供应者及顾客的联系都很强。柔性生产系统在区内的大小企业中都得以发展。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复杂,包括了联合研发、联合投资等; 在生产、工商服务和技术开发方面还与全球网络相关联; 区内和区外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增多,以至于有时候企业的边界变得很“模糊”,但是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地方贸易协会等组织在促进企业合作、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
【答案】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主要是受利益驱动。具体地,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在决定其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上起重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
(1)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生产成本最低和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别,易于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地。
(2)根据区位论市场学派的观点,市场区是企业是否成为大市场的区位,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而公司在国内生产出口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受国家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影响时,公司便会自然地选择在这一国家直接投资。
(3)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把生产原料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