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0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因子

【答案】一般因子是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一般区位因子的具体确定,是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的成本因素。

2. 关联产业

【答案】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

3. 金融地理

【答案】金融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金融地理学研究金融机构区位、金融空间系统、金融管制的空间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区域影响等。

4. 朝阳产业

【答案】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5. 外部规模经济

【答案】外部规模经济是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使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生经济效益。

6. 《货殖列传》

【答案】《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7. 生产网络

【答案】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二、简答题

8. 试述要素禀赋学说

【答案】要素禀赋学说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低廉地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人的商品。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又满足了相互的需求。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开展贸易,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9. 试述产业集群的特征。

【答案】产业集群的特征:

(1)在组成要素上,产业集群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

其中,生产部门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半成品供应商、成品供应商和销售商,相关产业部门包括了辅助性产品制造商、相似技术或共同劳动力市场的部门:支持机构有教育培训机构,研究开发机构,信息、公共政策制定机构,金融机构,标准制定机构。

(2)在企业构成上,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也有人把产业集群称之为中小企业集群。当然,在一些产业集群中也存在大企业,有时甚至有跨国公司。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产业集群中的某些中小企业会发展成为大企业,二是由于有些产业集群发展良好,吸引了外部的大企业或者跨国公司进入集群。

(3)在内部联系上,典型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内部联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在发展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中,都存在着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持机构之间所组成的复杂的地方网络。正是这种相互联系的地方网络使产业集群各组成要素之间既提高了整体的协作效率,又建立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了“群”的优势,从而增强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不过,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普遍的分工合作关系,地方网络不发育,企业主要表现为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4)植根性

所谓植根性是指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植根性表明了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关系。产业集群是在“地方”上生长起来的,其发展又有深深的“地方”烙印,其生命力植根于“地方”特殊的环境。一个产业集群的植根性强弱对其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5)空间特征

具有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或者集聚常常是识别一个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据。因此,产业集群应该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

10.试述中心—围理论

【答案】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之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中心、外围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后来被引入区域经济的研究之中,融人了明确的空间关系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沦。其中,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1966年出版的《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较具代表性。

弗里德曼认为,因多种原因在若干区域之间会有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他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中心对外围之所以能够产生统治作用,原因在于,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贸易不平等,经济权力因素集中在中心,同时,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都集中在中心。中心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而从外围获取剩余价值。对于外围而言,中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和压抑。

11.简述国际范围内物流的基本过程。

【答案】国际范围内物流的基本过程:

第一国某公司的出口商品,在经过出口国海关清算后,通过转运公司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对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而言)将产品运送到第二个国家的海关,通过进口检验后,继续通过转运公司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产品运送到顾客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运输均参与其中。物流的运作需要众多的机构来完成,它们主要包括:运输公司、物流服务公司、批发商、贸易公司、零售商、网络销售商等。

12.试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答案】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有多种解释的理论视角,主要的有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1)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

根据集聚经济原理,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够有利于相互之间开展分工与合作,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学习,从而使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外部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同时,由于集聚而增加了企业的数量,相互之间建立垂直或者水平联系,扩大了产业集群内部的生产范围,使中小企业通过就地拓展业务联系,增加发展机会,从而获得外部范围经济。

(2)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使得交易的对象和空间范围相对稳定,有利于减少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众多中小企业的集聚增加了本地市场的参与者数量,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3)创新理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