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28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答案】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在行政信息宏观管理的指导下,根据本部门行政信息利用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行政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传播和服务等,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

2. 行政回避制度

【答案】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关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回避的范围是:

(1)职务回避。即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2)公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上述职务回避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3)地区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除外。

公务员回避制度对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3. 行政领导方法

【答案】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具体可分为:①领导制度要求的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②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变的方法,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4. 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二、简答题

5. 我国政府公关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推行政府公共关系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答案】(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起步较晚,总体上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对政府公关起到了一定的“催生”作用,形成发展动力。

①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重构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理顺政企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组织体制上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经济、法律、行政、信息为手段的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企业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政府放弃单纯行政命令方式,而采用非强制性的、软性的公关方式,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②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主政治是参与政治,即民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民主政治也是公意政治,政府应以公众满意为其绩效准绳。这是民主政治环境中政府公关的外部推动力。

政治民主化最主要的特征即民主、宪政和法治。政府需要进行公关活动,向公众表明它以实现公民权利及其所体现的利益为目的并具有足够的施政能力; 让公众了解政府权力运作的正当性和适当性; 使公众意识到政府对公众的尊重和公众有能力监督和制约政府,以避免“合法性危机”。这是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公关的内在动力。

③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

行政体制改革将使过去那种政府体系自我评价、判断变成公众评价和判断。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将逐渐习惯于主动寻求有关公众需求的信息反馈、倾听服务对象的呼声,注重与公众沟通和交流,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满足公众需求,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推行政府公共关系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6. 简述行政伦理的功能。

【答案】行政伦理功能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结构与行政者自身完善和进步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概括研究者们的各种表述,行政伦理的功能大致归纳为中介、规范、约束、教育、激励、凝聚等。

(1)中介功能

法律法规要起约束和控制行政行为的作用,必须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把法律法规转化为行政人员的心理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倾向,形成人们心理的内心准则。如不经过内化过程,不经过心理的接受和选择,再好的规范也只能是外在的,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内心的伦理准则作为行政行为的“软性”约束规范,有效地将行政约束硬规则传递给行政行为的实施者。

(2)规范与约束功能

行政伦理以一系列的伦理规范反映并作用于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其特点是:行政角色自身道德意识和人格追求通过外在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体验,以及一定的道德约束,形成强大的规范场,对其自律品质的形成起指导、监督和自我评价作用。行政系统的运行和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行政伦理具有促成行政行为者进行好坏是非的道德判断的功能; 另一力一面,行政伦理对

行政行为者具有行为矫正功能。

(3)教育与塑造功能

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平、正义。公平、争议引导行政系统及其工作群体,使其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并且通过评价和激励手段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约束之下良好的政风官德; 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具有社会层面的公共性和道德实践的示范性。由于行政人员掌握凭借国家行政权力而有的社会政治资源,其行为和风貌不仅为社会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塑造社会大众的公共行为规范。

(4)保证与激励功能

行政伦理的激励功能有两种方一式:①外在的道德激励。由行政伦理的理想、榜样、批评三要素构成; ②内在的道德激励。包含行政伦理上的成就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等因素。两种方式相比,前者主要表现为社会对激励对象的作用,后者主要表现为激励对象的自我作用。个体与群体、内在与外在相互作用,最足以显示出行政伦理的社会价值。

(5)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行政伦理是赢得民心和民意的重要祛码。从某种程度上讲,行政伦理以其显示的官员群体的伦理状态,决定性地影响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进而影响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兴衰。同时,现代行政伦理使行政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个人之间达成广泛充分的认同、信任关系,使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形成沟通合作的良好关系,其向心力和凝聚力足以使行政运作既高效又稳定,从而进一步强化国家认同并有利于行政体系的长期发展。

7. 简述部门改革对人大预算监督的影响。

【答案】1994年《预算法》明确了人大的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但是,直到部门预算改革以来,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的职能才得到落实。部门预算改革为人大预算监督创造了条件,具体表现为:

(1)每个部门编制一本部门预算,并将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议;

(2)实行综合预算,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部门预算,从而纳入人大预算审批的范围;

(3)细编预算,这使得提交人大审查的预算包括了详细的各个部门收支的预算信息;

(4)早编预算,使得人大能够提前介入预算。

为更好地进行预算监督,全国人大在内部组织进行改革,增设专门审查政府预算的机构。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作为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它和法工委一起被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驾马车”。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要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而且要求预算要详细,科目要编到类,重要的列到款,以方便人大进行预算审查。同时,对报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的内容和时间也作了规定,如要求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预算资金的调整,必须经过全国人人常委会审批。

8. 简述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

【答案】《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即以职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