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汇付
【答案】汇付又称汇款,指付款人(债务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人(债权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2. 价格调整条款
【答案】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有的合同除规定具体价格外,还规定有各种不同的价格调整条款,要求在签约时只规定初步价格,同时规定,如原料价格、工资发生变化,卖方保留调整价格的权利。例如:“如卖方对其他客户的成交价高于或低于合同价格
营的信心。
3. 公量
【答案】公量又称公定重量,是衡量某些商品的一种重量单位。吸湿性强的棉毛、羊毛、生丝之类的商品,因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故其重量很不稳定,为了准确计算这类商品的重量,国际上通常采用按公量计算的办法,即以该商品的干净重(指烘干后的重量)加上国际公定回潮率与干净重乘积所得出的重量,即为公量。
4. 付款信用证
【答案】凡指定某一银行付款的信用证称为付款信用证。其中,按照付款期限的不同,付款信用证又可分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和延期付款信用证两种形式。
5. 定期结汇
【答案】定期结汇是指议付行根据向国外付款行索偿所需时间,预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结汇期限,并与出口企业约定该期限到期后,无论是否已经收到国外付款行的货款,都主动将票款金额折成人民币拨交出口企业。
6. 备用信用证
【答案】备用信用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对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并随附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得到开证行的偿付。其中,备用信用证只适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的部分条款。
第 2 页,共 25 页 对本合同未执行的数量,双方协商调整价格。”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把价格变动的风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以提高客户经
7. 出口总成本
【答案】出口总成本是指外贸企业为出口商品支付的国内总成本,其中包括进货成本和国内费用。如需缴纳出口税的商品,则出口总成本中还应包括出口税。
8. (CIF 舱底交接) 【答案】(CIF 舱底交接)是CIF 术语的变形,是指货到目的港在船上办理交接后,由买方自行启舱,并负担货物由舱底卸至码头的费用。
二、简答题
9. 在独家经销协议中规定包销金额的意义何在?应如何规定?
【答案】(1)在独家经销协议中通常都要规定包销人在一定期限内负责推销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这一规定具有双重意义,它既规定了包销人应承购的数额,也规定了供货人应保证供应的数额,对协议双方有同等的约束力。
(2)有的包销协议只规定最低销售量或金额,即包销商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向出口商购买的商品量或金额。最低销售额的大小,一般应根据包销地区的市场容量来确定,是包销商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
10.为什么会出现CFR 和CIF 的变形?当事人应如何选用?
【答案】(1)出现CFR 和Cff 的变形的原因
按照CFR 和CIF 术语成交时由谁负担卸货费用问题,各国的惯例或习惯做法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明确责任,避免争执,在实际业务中,通常都是在常用贸易术语之后加列装货费或卸货费由何方负担的附加条件,即以贸易术语的变形来解决这一问题。
(2)CFR 和CIF 的变形的选用
以CFR 的变形为例,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做出以下四类选择:
①
卸货费。 ②
内。 ③
④,(CFR 吊钩下交接)这一变形是指卖方负责将货物从船舱吊起一直卸到吊钩. (CFR 舱底交接),按此条件成交,货到目的港在船上办理交接后,由所及之处(码头上或驳船上)的费用,船舶不能靠岸时,驳船费用由买方负担。
买方自行启舱,并负担货物由舱底卸至码头的费用。
CIF 的变形与CFR 的变形完全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大宗货物的租船运输中的卸货费负担问题而产生的。其中,这些变形的形式主要有
:
四种。具体含义与CFR 的变形
相同。
第 3 页,共 25 页 , (CFR 班轮条件),这一变形是指卸货费按班轮做法办理,即买方不负担,这一变形是指由卖方承担卸货费,包括可能涉及的驳船费在(CFR 卸至码头)
11.什么是包销?它与一般经销方式有何区别?
【答案】(1)包销的含义 包销也称独家经销,是指经销商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对指定的商品享有独家专营权的经销方式。
(2)包销与一般经销的区别
包销与一般经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包销具有区域内的独家经营权,而一般经销在区域内没有独家经营权,一般一个区域内具有几个定销商。
12.在实际业务中选用贸易术语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作为交易的当事人,在选择贸易术语时主要应考虑以下五种因素:
(1)考虑运输条件
买卖双方采用何种贸易术语,首先应考虑采用何种运输方式运送。在本身有足够运输能力或安排运输无困难,而且经济上又合算的情况下,可争取按由自身安排运输的条件成交(如按F 组
;否则则应酌情争取按由对方安排运输的条件成交(如按F 组术语术语进口,按C 组术语出口)
出口,按C 组术语进口)。
(2)考虑货源情况
国际贸易中货物品种很多,不同类别的货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运输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故而安排运输的难易不同,运费开支大小也有差异。这是选用贸易术语应考虑的因素。此外,成交量的大小,也直接涉及安排运输是否有困难和经济上是否合算的问题。
(3)考虑运费因素
运费是货价构成因素之一,在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考虑货物经由路线的运费收取情况和运价变动趋势。一般来说,当运价看涨时,为了避免承担运价上涨的风险,可以选用由对方安排运输的贸易术语成交,如按C 组术语进口,按F 组术语出口。在运价看涨的情况下,则应将运价上涨的风险考虑到货价中去,以免遭受运价变动的损失。
(4)考虑运输途中的风险
买卖双方洽商交易时,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风险情况,并结合购销意图来选用适当的贸易术语。
(5)考虑办理进出口货物结关手续有无困难
在国际贸易中,关于进出口货物的结关手续,有些国家规定只能由结关所在国的当事人安排或代为办理,有些国家则无此项限制。因此,当按照某出口国政府规定,买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则不宜按EXW 条件成交,而应选用FCA 条件成交;若按照进口国当局规定,卖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办理进口结关手续,此时则不宜采用DDP , 而应选用D 组的其他术语成交。
综上所述,贸易术语的选用要综合考虑贸易术语的不同特点、贸易术语与合同性质的关系、风险转移与费用承担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因此,应该在充分掌握贸易术语惯例内容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贸易术语,以利于顺利履行合同。
第 4 页,共 2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