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516成本管理会计复试之成本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计算对象
【答案】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 也就是成本的承担者。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生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另一方面, 成本计算是为成本管理提供资料的, 因此采用什么方法, 提供哪些资料, 要考虑成本管理的要求。
在确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 必须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 同时考虑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从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看, 单步骤生产:生产工艺不可间断, 必须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式生产:应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既按步骤又按品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因零部件无独立的核算意义, 不需按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 而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从产品生产组织特点看, 大量生产:连续不断的生产相同产品, 只能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大批生产:可视具体情况, 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单件、小批生产:一批产品一般可同时完工, 可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 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因而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2.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答案】(1)含义: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 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 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 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 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 又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分项结转法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可以较直接、准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是, 这种方法的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而且在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中看不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 不便于进行完工产品成本分析。因此, 这
种结转方法一般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别提供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资料, 但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的企业。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环境产品成本?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有什么区别?
【答案】(1)环境产品成本的含义
生产、销售和交付产品的流程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使用和处置产品所产生的环境购后成本都属于环境产品成本。完全环境成本法将包括内部和外部所有的环境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完全内部成本法只将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2)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的区别
①对于职能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在大部分会计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是隐藏于间接费用之中的。要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必须将环境成本分离出来,单独放进一个环境成本库中。职能基础的成本系统将环境成本库中的环境成本通过产量基础动因(比如直接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种分配方法在产品相似时非常有效,在产品种类繁多、对环境影响的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成本歪曲。
②对于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将环境成本追溯到应为环境成本负责的产品是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核算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作业基础的成本系统将依据因果关系来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将全部环境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给所有与环境相关的作业。其次,用某项环境作业的成本除以该作业的作业动因总量,计算出环境作业的作业分配率。最后,根据作业分配率以及每种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数量,将环境作业成本分配给每种产品。
4. 成本按其与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几类?这种分类有什么作用?
【答案】(1)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可划分为两类:
①直接成本,指与特定产品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可按特定标准将其直接归属于该特定产品的成本。由于直接成本可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对象,故又称为可追溯成本。
②间接成本,指与特定产品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无法按某一特定标准直接归属于该特定产品的成本。由于间接成本的发生与许多对象都有联系,必须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对象,又称为共同成本。
区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并非单独按成本项目或费用的性质来决定,还应考虑:该项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的大小;计算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工人工资制度和原材料利用方式;企业生产特点。
(2)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凡是直接成本必须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对于间接成本则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给相关产品。分配标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成本的正确性。
5. 简述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和按计入产品成本方法的分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①直接生产费用是指由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原料费用、主要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
②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生产工艺没有直接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折旧费等。
(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计入(或称分配计入)费用(一般称为间接费用)。
①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②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3)二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和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联系:直接生产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计入费用,如原料、主要材料费用大多能够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间接生产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间接计入费用,如机物料消耗大多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
②区别:二者是对生产费用的两种不同分类,直接生产费用与直接计入费用、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不能等同。例如,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可以直接计入这种产品的成本,因而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6. 何谓作业成本?简述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答案】(1)作业成本是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作业是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础。常见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单位作业;②批别作业;③产品作业;④维持性作业。
(2)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①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②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
(3)作业成本计算的步骤是:①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③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上,计算得出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7. 简述分类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分类法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