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82专业综合课(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之成本会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会计的核算职能

【答案】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答案】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实际成本降低额和计划成本降低额的差。

实际成本降低额=(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

计划成本降低额=(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计划降低额的差异,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动形成:①单位成本变动。假定产品品种结构不变,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越低,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②产品产量变动。假定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可比产品产量越多,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③产品结构变动。在生产多种可比产品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率较大的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高,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

二、简答题

3. 简述分类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分类法的优点

①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②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2)分类法的缺点

在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中,费用都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或比例进行分配的,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3)分类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分类法下,产品的分类和分配标准(或系数)的选定是否适当,是一个关键问题。所以,在产品的分类上,应以所耗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是否相近为标准。

②在对产品进行分类时,类距既不能定得过小,使成本计算工作复杂化;也不能定得过大,造成成本计算上的“大锅烩”,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③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4. 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一般有哪几种?比较说明各种分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程序。

【答案】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1)生产工时比例法

①特点: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等基础工作,生产工时的准确、可靠的企业。

③计算程序: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①特点:核算工作很简便,与生产工时比例法原理基本相同。

②适用范围: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

③计算程序:

(3)机器工时比例法

①特点: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③计算程序: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机器运转时间X 制造费用分配率

(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①特点: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有较高计划管理水平的企业。

③计算程序:

5. 什么是环境产品成本?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有什么区别?

【答案】(1)环境产品成本的含义

生产、销售和交付产品的流程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使用和处置产品所产生的环境购后成本都属于环境产品成本。完全环境成本法将包括内部和外部所有的环境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完全内部成本法只将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2)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的区别

①对于职能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在大部分会计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是隐藏于间接费用之中的。要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必须将环境成本分离出来,单独放进一个环境成本库中。职能基础的成本系统将环境成本库中的环境成本通过产量基础动因(比如直接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种分配方法在产品相似时非常有效,在产品种类繁多、对环境影响的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成本歪曲。

②对于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将环境成本追溯到应为环境成本负责的产品是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核算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作业基础的成本系统将依据因果关系来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将全部环境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给所有与环境相关的作业。其次,用某项环境作业的成本除以该作业的作业动因总量,计算出环境作业的作业分配率。最后,根据作业分配率以及每种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数量,将环境作业成本分配给每种产品。

6. 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答案】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①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

②直接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

③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费用。

④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①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7.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 平行结转分步法有何优点?

【答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含义: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核算工作比较复杂, 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 具体表现为:

①如果采用综合结转法,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②如果采用分项结转法, 结转的核算工作量大;

③如果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结转, 还要计算和调整半成品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