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3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4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2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1

一、简答题

1. 语文校本课程与语文选修课,两者是什么关系? 试设计一门微型语文校本课程。

【答案】(1)语文校本课程与语文选修课程的关系

①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②理论上讲校本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 选修课中可以有校本课程,也可以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但从目前我国语文课程实际看,校本课程基本上是在选修课的范围内开设,而选修课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因而在讨论语文校本课程时不能不言及新课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

(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型的建设和开发为例,具体开设以下四种课型:

①诗歌诵读课

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诵读课是从第一学期起学习诗歌和开展诗歌诵读活动必须开设好的课程。每个学生在一学期中必须诵读好一百首诗歌(一天一首)。通过诵读课的开设,落实书册阅读,诵读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为下一步的解读活动奠定基石出。

②散文解读课

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科学理趣”的培养。解读,顾名思义是解释、阅读和阅读、讲解。它是借鉴语文常规教学中的,讲读课型而建立起来的书册阅读中的一种新课程。

③小说品读课

古典小说和文学评论,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人生真谛”的了解。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三口为品。品,是品味,品出滋味——人情世故的滋味。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品读小说的情节、形象、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小说阅读,一品为“情”(人物的心情、心理特征); 二品为“性”(人物的性情、性格特征); 三品为“态”(世态炎凉、时代精神)等三品目标。

④戏剧赏读课

现代戏剧和古典戏曲,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艺术情趣”的感悟。赏读课可以分为,鉴赏和赏析两种课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和高考试题中对,鉴赏和赏析的要求不尽一致,评判标准也不尽统一。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无外乎两个方面,即内容和形式。从体裁上看,戏剧融合了诗歌、散文、小说的语言表现形式。戏剧中的对白,就是小说中很好的人物

描写、语言刻画; 戏剧中的旁白和独白,就是很好的叙事散文或抒J 隋散文; 戏剧中的唱词,还有什么诗歌比它更讲究声韵美、意境美、艺术美呢! 戏剧的确是综合艺术,阅读戏剧,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赏读,在诵读、解读、品读的基础上来鉴赏或赏析。

2. 简述我国语文教材的发展史。

【答案】人们把漫漫几千年的语文教材发展史分为古代语文教材、现代语文教材和当代语文教材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古代语文教材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最典型、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种。

①经史类教材

经史类教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主要包括:

a.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五经”是指《诗》《书》《易》《礼》《春秋》。

c.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也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经史类教材。

②文选类教材

a. 我国古代的文选类教材,以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和清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为典型代表。

b. 还包括宋代真德秀所编著的《文章正宗》、谢枯得所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姚鼎所编的《古文辞类篡》、孙洗所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③蒙学类教材

a. 影响最大的蒙学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

b. 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最初是作为蒙学诗歌读本,后来经过发展又成为蒙学识字课本。

c. 还包括西汉史游所编的((急就篇》和南宋朱熹于淳熙十四年编成的《小学》等。

(2)现代语文教材

①1906年清政府曾编纂过一套小学国文教材,这是清朝末年唯一的一套由政府编制的教材。 ②1908年,商务印书馆正式编印出版中学的国文教材。

③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先后有一百多套语文教材问世,对语文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材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当代语文教材

①1949年~195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语文教材;

②1955年~1958年,汉语、文学分科教材;

③1958年~1976年,曲折发展的语文教材;

④1977年~1992年,走向改革的语文教材;

⑤1992年~1999年,改革创新的语文教材;

⑥2000年至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材。

3. 简述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

【答案】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

(1)德智启迪功能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反映着作者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学习这样的语言作品,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语文历练功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都得有所凭借,课本或选文就是这个凭借。因此,语文历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功能之一。

(3)语言积累功能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有着重视朗读、背诵的优良传统,其作用在于通过记忆背诵、积累语言、丰富语汇、掌握渊博的知识,以供日后的写作运用。

(4)知识扩展功能

语文教材不仅包括关十语文的知识,还含有丰富的社会、自然领域的白科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优秀的语言作品表达出来,显得更为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4.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答案】(1)文化性原则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

①语言文字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基础工具。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符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担负着民族以及人类文化传承、活化、更新的重任。

②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无法与它承载的信息截然分开,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具有文化的豁着性,汉语言、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生动再现,它积淀着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一分子。

(2)审美性原则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认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要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②这要求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时,注意资源的审美教育价值,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力、创造力的资源。

(3)地域性原则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开发学生身边的本土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程的适切性。